第375章难题
张掖、酒泉、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祁连山麓,东西长度朝一千公里。
此地人烟稀少,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常年被匈奴人所占领。
虽说西汉便在酒泉地区设置关卡(嘉峪关),但东汉自西凉动乱以来,便少有士兵驻扎守关。
如今,逐渐壮大的鲜卑逃出新汉边境,匈奴更不敢对新汉呲牙,俯首称臣。
这使得大肆修建轨道成了可能,但也仅限于可能。
因为从武威郡出来,石材就变得稀少,石板路难以为继,再加上粮草辎重运输成了巨大的难题。
西北多风沙,平日里行走就比中原地区难,更别说遇到恶劣天气,那真是难上加难。
因此,诸葛亮第一次遇到大难题。
到底是坚持之前的经验,同时修建石板道和车道,还是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
奈何建设局规划部门老大庞统再东北干得如火如荼,眼下诸葛亮没办法求助于他人,只能靠自己。
好在这几年诸葛亮也不是白忙活,加之其本身并不比庞统差到哪去,这点小事,还不至于兴师动众。
很快,诸葛亮便有了初步规划,来找建设局局长鲁肃商议。
“鲁局,我意征用附近匈奴、羌人等氏族为运输队伍,汉民则以黄土为材料砌砖铸石,在金城再开一座砖石厂。”
面对诸葛亮的提议,鲁肃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深知诸葛亮不仅才智过人,更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深远的考虑。金城地处边陲,与匈奴、羌人等氏族相邻,若能巧妙利用这一地理与人文优势,无疑能大大加快工程进度,同时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实为一举多得之策。
“孔明啊,你此计甚妙。征用匈奴、羌人等氏族为运输队伍,既能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又能增进我们与周边民族的友好关系,可谓一举两得。至于以黄土为材料砌砖铸石,更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降低了成本。不过,这其中涉及到的民族政策、劳工权益以及砖石厂的技术支持等问题,还需我们细致规划,确保万无一失。”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轻轻展开在鲁肃面前:“鲁局所虑极是,我早已有所准备。这份计划书详细列出了招募氏族劳工的流程、待遇保障、安全培训措施,以及砖石厂的选址、技术引进与环保标准等各个环节的详细规划。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原则,定能赢得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鲁肃接过册子,细细阅读起来,越读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