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的声名,再加点养老钱。
阿四凝思的时间太久,一旁的大理寺少卿出言相询:“四娘可有疑处?”
阿四回过神来,指着书卷中的姬氏名字笑道:“这人名我瞧着眼熟,似乎是个亲戚,只是记不大清了……”
大理寺少卿道:“这是嗣薛王,睿宗曾孙。说来也是亲支的宗亲了。”
阿四悄悄在心里背谱,太上皇、昭宗、成帝、睿宗……噢,天祖辈叉开的亲戚。老姬家就是从睿宗开始子嗣艰难,这才逐渐有了如今阴盛阳衰的局面,这样一想,好似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睿宗形象也可亲起来。
阿四点点头:“那这可就不好处置了。”
如果阿四没记错嗣薛王已经死了,还是病死在任上。反倒是张悟活到现在,眼见奔着八十岁去了。迟来的正义叫恶有恶报,不算坏事,但两个老人的陈年旧事还能被翻出来,也是蛮奇怪的。
嗣薛王……
阿四灵光一闪,问起嗣薛王后人:“我记得近日嗣封的宗亲中也有薛王一脉是不是?”
大理寺少卿拱手笑道:“四娘明鉴。”
第196章
能落到阿四手里的案子, 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犯案者身份有异,二是并不急着处置有宽裕的时间留给阿四慢慢斟酌。这案同时占了两样, 牵涉到已故的宗亲嗣薛王, 和无关紧要的致仕老人。
睦州——近期频频出现在阿四眼前,频繁得让阿四心生疑窦。
而且这案件中水灾发生的时间巧合地和陈文佳早年的经历撞在一处, 阿四不得不怀疑有人在刻意调查睦州相关的事宜。不用深想, 阿四下意识出门左转向户部衙署要去找姬宴平。
此事如果不是有人针对近期嗣封的宗亲, 大概率就是在探寻陈文佳的过往。否则, 还有谁会去为了一个致仕的老人专门翻出陈年冤案来平反。
假设这事当真是冲着陈文佳去的,那这个人除了姬宴平, 阿四再想不到别人了。
在这个门阀观念深重的时代, 陈文佳布衣出身讲不出祖辈名讳的平民一步登天成为王府座上宾, 又在受封领赏后突兀地死于战场,别人或许羡慕陈文佳好运、叹惋她的命运,却少有人会去深究陈文佳的死因。
因为不值得。
就像被嗣薛王诬告的张悟, 即使知道她受冤的人不在少数,私下也多有议论,直到张悟致仕前也只是给张悟换了个上州做司马, 而嗣薛王毫发无损。况且嗣薛王已经死了!人死债消,更何况是这样积年的旧事。
这当然是错误的。
阿四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