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地认知到“不公平”, 一面又割裂地明白这是“常态”。
能够突破这份常态,而且有能力、有目的去翻出旧事的相关人员,除了姬宴平,阿四不做他想。
可是, 她不能就这样去户部问。
阿四停下了脚步,正是因为这人极可能是姬宴平, 而她对姬宴平的打算全然无知,不该这么急切。户部官吏众多,并不是个谈事情的好地方,她大可以选个宽裕的时间,派人去请姬宴平叙话。
大理寺少卿明知嗣薛王诬告案是一桩注定搁置的冤案,故而任由阿四搁置,并不催促。阿四有足够的时间梳理这桩旧事,和其他事情放在一起慢慢地琢磨。
阿四送到姬宴平手里的拜帖被宫人送还,回帖约在三日后的傍晚。
*
孩子长大了总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因此姬宴平进入丹阳阁没能立刻见到妹妹,阿四正在从校场回来的路上。
趁着等候的空挡,姬宴平走到窗前,欣赏阿四偶尔会照料的盆栽。能在阿四手下艰难生存的花草不多,都是生命力旺盛、轻易不会死去的的品种。
它们不必主人的精心照料,是飘散到川江湖海、丘陵高山之间都能生存,很难死去的坚韧草木。以花草喻人的话,陈文佳就是这样的人。
阿四进门时,见到的就是姬宴平拈草微笑的模样。阿四侧首看了雪姑一眼,雪姑心领神会,带着室内宫人退至屋外,将空间留给俩姊妹说话。
阿四开门见山:“阿姊在找她?”
姬宴平知道阿四在问谁,也明白阿四今天叫她来的意思,于是她回答:“不,陈文佳已经死了。”
属于野外的花草终究不能在宫门内安家,它在不合适的环境下并非不死,只是死的更慢。
姬宴平丢开手中叶片,回首望阿四:“当年裴理在山水间无意捡到受了伤的好苗子、又想办法带回鼎都,这才有了我和陈文佳的相识。人生来有美丑、智愚,倾城的美人和才智无双的国士一样难得,文佳那样的人,如夜中星陨,一生碰见一次已是好运道了,我不奢求、也不希望再出现第二个这样的人。”
阿四从未听过姬宴平对一个人评价如此之高,可惜她与陈文佳并无见面的缘分,因此也无从考证其人是否如姬宴平所说。人死如灯灭,阿四不愿再追问姬宴平的伤心事,问道:“那阿姊最近的举动是为什么?”
姬宴平:“我在完成自己许下的诺言。我看出陈文佳在兵事上的天分,而她更在意家乡无法活下去的人。所以,她往北境参军,我要为她找寻当年迫使她流离失所、养母饿死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