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咱也是小侯爷了
杨志领受了赵子称的命令后,很快就办完了手续,依照朝廷的合法流程,把他的部队变成了“受雇于地方,代替地方徭役兴建政府工程”的角色。
朝廷该出的军饷还是要出的,并不是说这支军队从此就是赵子称养的了,赵子称只是拿姑苏县筹到的钱,补贴军队因为额外劳作所需的津贴、食费。
就好比后世计划经济时代,也经常让军队支援地方建设,地方上也要给军队津贴。但津贴的性质绝不等于军饷,只能算是外快,军队从法理上来说还是朝廷养的。
然后,杨志就开始招人扩军,补足缺额,招到人后,也先初步整训军纪,并不用马上干活。最初大半个月,都没什么意外发生,也就无人质疑。
这很好理解,因为杨志所做的一切,都是依朝廷章程办事,赵子称也没有违规,最初自然不会有人来管。
赵子称也趁着这半个多月,先回了一趟秀州老家,见了父母,又看了一下自家在秀州经营了半年多的生意。
父亲赵令话已经被他那个远房堂弟皇帝封为了嘉兴知县,升到了正七品,还恩荫赏袭了其父赵世将(赵子称祖父)的开国侯爵位。
因为朝廷传旨的使者,走得比赵子称还快,赵子称在路上走了两个半月才回来,中途在徐州耽误了很久。而朝廷传旨的使者,从汴京到秀州,只走了一个月。
赵子称回来时,父亲已经上任一个半月,也差不多熟悉了知县的工作。
父亲现在是正儿八经的侯爵,赵子称也终于可以称一声“小侯爷”了。
不过看到儿子回来,赵令话的态度还是非常和蔼的。他心里清楚,自己能升官,都是因为儿子在东京做出了成绩,虽然他不知道其中内幕,但儿子的本事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父子俩的短暂沟通,也就非常和谐。
赵子称先是提了自己在苏州的际遇,说是有苏州富户,愿意拿出数万贯家财支持他,正是半年前跟自家互助过的慕容家,希望定下婚约。
赵令话听后,一开始有些惋惜,作为宗室人家,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的官身,想要联姻更富贵的人家,也是做得到的。而且儿子还那么年轻,十八岁不到做到县丞,满十八岁可能就是知县了,这种前途,放到别处,肯定会被人争抢。
但另一方面,他也想到,作为宗室,肯定不能跟重臣结交过深,那样容易遭忌惮,如此一来,女方如果是富而不贵,同时家教又好,就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赵令话冷静了一下之后,并不直接反对,只是提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