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博客和微博平台上,连发40多篇文章。
详细阐述了这场收购背后的利益关系和潜在风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然,其中也有徐良暗中推波助澜的关系。
“徐总,不是说上面已经通过了这桩收购的审查吗?”
“通过?呵呵,刻意放出来的烟雾弹罢了。徐工前身是兵工厂,掌握着全国重型工程机械领域的核心资源,你觉得这样的企业国家会让一家国外资本接手吗?”徐良道。
纵观国内这些被国外彻底收购的公司。
基本都位于日化和消费品领域,事关国计民生的能源、钢铁、机械、汽车、交通等领域,除了中小企业,真正的国家级骨干企业没有一家被卖。
最多就是合资,外资还不能拿到控股权。
徐工也不例外。
“可即便徐工不被卖,合资的话恐怕上面不会阻拦。一旦合资,我们就彻底收购了收购徐工的机会。”
“你说的没错。这也是我这次来的原因。”
彭志宇眼神露出期待。
“您有办法?”
“嗯。”
彭志宇下意识的要问,话到嘴边被吐露起来的敲门声打断了。
李金玲推门进来。
“徐总,凯雷亚洲区总裁迪埃斯·阿诺德先生打电话过来,希望明天上午可以来拜访您。而且他留言,他也住在‘开元迎宾馆’,如果您有时间的话,他可以随时等候您的召唤。”
“凯雷的消息倒是精准,我才刚到,他们就已经知道了。”徐良道。
“你虽然换了飞机,但机场那边肯定有备案。以凯雷在彭城经营的人脉,想要知道您的行踪不难。”
“呵呵,说的也是。”
转过头。
“既然他也在这里,就让他过来吧。”
李金玲答应一声,转身离开了。
“老彭,咱们一起会会这个美国佬。”
“徐总,凯雷在国际上影响力非常大,如果他们坚决跟我们争夺徐工的话,我们怎么应对?”
火炬集团收购了美国毛瑞后,只是园林机械一项,便每年在美国获得超过8亿美元的收入。
如果再算上电动工具、汽车零部件等。
火炬在美国的收入将近13亿美元。
占到火炬全年总收入的一半还多。
以凯雷在美国的影响力,如果真的刻意为难的话,火炬的订单绝对会损失大半。
这是彭志宇不能接受的。
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担心,凯雷确实是美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