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气终于恢复了正常,连着下了好几场雨,将干涸的河床填满,将龟裂的土地缝合。
老百姓们每日辛劳所图不过一日三餐,现在老树抽了绿,地上长了草,他们又看到了希望。
朝廷为表怀仁,亲口承诺闽南自今年开始连续五年减免赋税和徭役,重新丈量土地,那些无主的土地收归朝廷,发放给老百姓耕种。
朝廷还发布公告:那些参加过谋反的普通老百姓,只要他们回乡种地,朝廷承诺绝不追究其罪责,不区别对待,不影响子女,若回乡后暂时没有生产资料,官府还会提供低息贷款进行扶持。
这样好的政策让他们的心更加动摇了。
因此,自今年年初起,邢大可的阵营慢慢缩水,每都有士兵偷逃,重新回家种地。
见此,邢大可做了很多动员工作,画了不少大饼,都没能挽回涣散的民心。
眼看着大势已去,邢大可不得不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据这次前去招安谈判的官员就有叔公周琛。
朝廷承诺:若邢大可接受诏安,直接便是宁安侯,他身边两个左膀右臂也都是伯爵起步,朝廷不仅有丹书铁券,还赠送京城三套宅子。
这待遇不可不谓优厚。
叛军中其他中级将领也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职位,有几个厉害的军事将领直接编入了闽地的军队,身份由叛贼将领一跃变成朝廷军官,入了编上了岸。
邢大可若得了封赏,便必须带着属下去京城谢恩,以后他会一直待在京城就职,很难再有机会留在闽地了。
在人家眼皮底下过活,一定很不好受,尤其是他这种有过黑历史的。
可他已经没了退路,哪怕京城是龙潭虎穴他都要一如既往的过去,不为别的,就为那些曾经跟他一起打拼的兄弟们的未来,也值了。
大景朝的皇帝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杀他,顶多憋屈点,不过憋屈就憋屈吧,他邢大可做过这么轰轰烈烈的事,就算现在死了也值了。
叔公周琛搞定了邢大可一干热,带着赫赫战绩回了京城。
尽管黄皇后对其十分忌惮,却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治世之才,现在太子尚年幼,朝中正需要一个这样能干又地位高年龄长的宗亲坐镇,于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予其重赏——封其为琛郡公,出任吏部侍郎,兼御前行走,同八大辅臣一起可参与国家机要。
一时间,叔公周琛水涨船高,在京城风光无两。
先后平定了南北两处动乱,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景,真可谓挽大厦之将倾,黄皇后的治国能力也得到了朝堂上下的认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