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你以前那些躺平耍手机的日子,总有一会回报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二, 赵家起了个大早,还没亮呢,赵娇娘就把饭做好了,赵老娘赵老爹和赵大壮整装待发,将一袋袋的粮食堆在板车上,带上白要吃的干粮和水,准备前往县城纳粮。
每年度的交粮纳税都是大事,因为整个县城都是集中这段时间交粮,所以他们必须要快点到,不然光排队就要排好久。
赵山昨晚半宿没睡,本来困的不行,但想着自己还没见过纳粮的场景,什么也要跟着,赵老娘拗不过儿子,骂骂咧咧的算是答应了。
他在县里呆了半个多月,除了出狱那走了一会,还真没好好在县城逛过,也不知道王用极处斩了没,他的狱友何言昌还在不在,要不是手头拮据,实在的,他还真有点想去大牢探望探望。
不管咋,他狱友对他一直不错,看他,始终挺照顾他的。还有那些牢头大哥们,后期对他态度都挺好。
迎着晨曦,一家人踏上了去县里纳粮的路。
按大景律,一家里只有成年人丁需要交税,赵山和铁牛都未及冠,虽为男性却是不需要交税的,因此他们家需要交税的有六人,每人一石粮食,一共要交六石。
这税额,不可谓不高!
回头看看他们家院子,昨还满满当当一院子的粮食,等他们走后,也没剩啥了。
这封建王朝确实挺坑,就连剥削都削的这么精准,既保证你饿不死,又让你不至于吃的太饱,只能老老实实的守着田地过活,没有心力去想着造反。
一路上赵老娘和赵大壮轮流推车,脚程倒也不慢,等到密水时,不过辰时。
只不过走到县衙才发现它们来的还是晚了,交税的队伍已经排了老长。
赵山看看前面的长龙,觉得要轮到他们,至少要中午了。这古代,连交税的效率都这么低。
他是个坐不住的性子,晃晃悠悠的就去了前面,仔细观察半才知道为啥慢了。
本来每家每户交的税粮就多,但现场一共就七八个胥吏在忙活,剩下的其他人咱也不知道干啥的,穿的板板的,只顾着站在那看着,不时吆喝两嗓子算完事。
这他娘的,哪个时代都有摆架子的官老爷。
再有,那里明明有称,结果好多老百姓都不用,非要用大斗。这一斗一斗的称重,可不就慢了。
等啊等,等的花儿都谢了,终于轮到赵山一家。
赵老爹将户籍文书拿出来,那胥吏仔细看了一眼,就对旁边的:“赵九明家,成丁六人,粮六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