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以北南下,攻下辽东,又占据了幽州的一些郡县之后,是个集游牧和农耕为一体的很稳定的国家。
想要攻下这样的国家,耗费又大,而且尝试过几次,成效很差。
国中频繁爆发的天灾,让公卿和皇帝歇了暂时和燕国开国战的心思。
这可不是直接忍了,从攻灭匈奴之后,汉廷从来都没有想过忍着,现在公卿和皇帝都想着以后恢复过来,一定要把燕国夷为平地。
在无数狂奔的骑士中,一个身着甲胄的小将奔行到大纛之下,向英武的将军急声问道:“将军,我们就这么直接走了吗?现在的汉廷正在爆发内乱,太平道席卷了幽州,汉廷兵力不足,这是我们的好机会啊。”
将军骑在马上,见到小将面容陌生中带着一丝熟悉,便问道:“你是何家子弟?”
小将闻言抱拳朗声道:“回将军,小子出身玄门郡慕容氏。”
“玄门慕容氏?!”
将军很是惊诧。
慕容氏在燕国不算是多。
当年燕国祖先被流放在辽东以北的大鲜卑山周围,那里本就生活着名为“鲜卑”的胡人部族。
燕国祖先不仅仅被流放,无论是刘氏皇族,还是其余的豪强家族,都被逐出了宗谱,剥夺了姓氏,成为了孤魂野鬼。
但人怎么能没有姓氏呢?
古来姓氏无非官职、封土、赐氏。
流放的诏书中皇帝要求他们用地名为氏,永远让他们以及子孙记住,自己是被流放的罪人后裔。
虽然屈辱,但是谁敢违抗大汉皇帝的命令?
数遍汉廷青天之下,没有人可以!
这导致燕国之中的汉人,复姓极多,而且重复的姓氏极多,甚至还和鲜卑人有重复。
慕容氏的人虽然不多,但支脉不少,其中甚至有汉化的鲜卑人。不过出身玄门郡的慕容氏,那应该是被流放的道家子弟那一脉,姓氏取自“慕二仪之道,继三光之容”,在普遍以官职和地名为姓氏的燕国,算是独树一帜。
玄门慕容氏是燕国中的大族,有家传的经学,最重要的是,慕容氏有一手医术,在当初刚刚被流放到大鲜卑山时,这一手医术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小将并不意外将军的表现,抱拳道:“正是玄门慕容氏!”
知道了小将的身份,将军微微点头,他和慕容氏的关系还不错,于是便和颜悦色道:“之所以要及时撤走,正是因为汉廷有内乱。
表面看来,汉廷一乱,这是我们大燕的机会,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汉廷的实力还远远不是我大燕所能相提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