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整個东大的经济大脑。
我觉得这个问题,它没有一个绝对的回答,这取决于我们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东大有多大的意愿去构建全国产的芯片体系。
从更高层面来说,那就是随着东大国力的增强,有着更广阔的势力范围,人口老龄化的趋严,以西大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们通过低门槛的移民政策正在大肆从东大招收工程师群体。
在这么多不利因素下,我们是不是还是要产业上下游都留在国内。
如果是,那么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不妥协,通过拓扑半金属上的优势,慢慢培育围绕拓扑半金属芯片供应链上下游的本土企业。
东大有强大的内需,有大量理工科人才,我们是能做到的。
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就要思考,那些国家对东大来说是绝对可以信赖,哪怕他们有可能出现动荡,我们也有足够实力让他们走上我们想要的正轨。”
东大往东盟做产业转移是能理解的,毕竟这些地方离的够近,哪怕暂时不属于辐射范围,早晚也会变成东大的辐射范围。
阿三这种地方去做产业转移是真不能理解,从长远来看,未来阿三和东大之间的关系,就是现在东大和西大之间的关系。
哪怕东大走的是朝贡体系,而不是西大的全球吸血体系,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阿三离的实在太近。
“我觉得我们需要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是否现在就要开始采取当年美国所做的,把一些技术产业分散给各个国家的企业。
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国家参与进来,进行一个产业链的分工。
更是为了获得他们的市场。
以芯片为例,我们如果选择把整个供应链中的一小块分给越南,让越南本土资本参与进来,那么未来最后在东大组装的芯片,越南方面肯定不会拒绝它进去他们本土的市场,因为这其中也有越南参与其中。
同时我们的高校可以让越南的工程师来进修,帮助他们培养本土人才。
说白了,如果我们在高科技领域如果要采取类似西大的模式,这次正好是一个很合适的机会。
也抵消了人才外流的工程师群体减少的现象。
一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我们把最核心的放在东大,一些不那么重要,重资产的部分分散到东盟各国。
让他们本土资本参与进来,我们会获得的是整个东盟10亿人口规模的市场,在芯片领域对我们大开绿灯。
把技术研发的资金风险分散给他们,解决工程师人口上短缺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