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设计在鹏城,工艺制造在鹏城、申海和江城,而一些大大小小的供应商更是分散在全国各地。
事实进展上的不顺利让他逐渐感到不安,他们真的能花两年时间搞定这一全新的工艺吗?要知道这可是全新的工艺,所谓拓扑半金属的光敏感性和光刻胶的光敏感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对于华为来说,7nm用在他们的旗舰机型mate60上不仅能赚,而且能大赚。
过去的经验在失效,项目上各个环节的研究人员在逐渐变得浮躁起来,大家对陈元光光环的无条件信任在消散,梁孟松感觉到事态在失控,他内心的不安在堆积。
中芯国际选了一批经验最丰富的工程师加入到项目组中去。
因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来看,asml都不可能会先进工艺制程的光刻机给他们。
梁孟松在开完会之后就飞回申海去推进后续具体工作了。
又由于工艺是共同研发,中芯享受到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他们无法通过7nm工艺的突破实现超额收益。
更重要的是陈元光并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一个项目上,哪怕梁孟松要见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开会上,私下想约对方非常难。
具体你内部哪些工程师有经验,哪些工程师靠谱,华国官方并不知道,也不会去分辨。
和华为的合作,最多能把工艺推进到5nm,但是因为技术是由华为和他们共同研发,这种工艺只能卖给华为,而无法提供给其他客户。
712工程,是能够帮中芯国际把等效工艺推进到1nm甚至更高,这在中芯国际看来,简直是和当年台积电和asml共同研发浸润式光刻机进而打败一众竞争对手一样的千载难逢机会。
哪怕只是理论可能性,他们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被选中的工程师在签完保密协议后,看到拓扑半金属的技术参数后都兴奋不已。
对个人而言,能够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后续不管是跳槽还是继续在这干,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功经验。
加上当时常温超导才问世不久,陈元光整个人笼罩在无所不能的光环下,大家对两年就能搞定这件事毫不怀疑,都在畅想两年后拳打台积电脚踢英特尔。
直到一直在原地打转,半年时间过去,进展寥寥后,大家心气都没了。
“我觉得不够,问题是光神觉得够,在两年之期到之前,我都相信光神的。”
“你太乐观了。”
“不是我乐观,是现在除了相信还能怎么办吗?先相信再质疑。
好歹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