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之全球化责任,予以厘清。像德国在变压器上居于领先全球
的地位,电子驱动器在芬兰,流程自动化在美国等。此外,跨
国企业在重新安排特定产业的总部,从一国迁往另一国的频率,
似乎也正在增加。
比较优势V S 。竞争优势
强势的全球化竞争与本地领导角色,明显存在着竞争优势
的矛盾,我们也可以借此认清各地点之间的竞争,正从比较优
势模式转变成更广义的竞争优势模式。在地点之间,基于成本
较低 的生产要素( 如劳动力、原 料、资金或基 础建设等),或
规模形成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大多数产业的竞争
优势,更无法带来较高的薪资。今天,全球化让企业借着到海
外寻求如原料、资金和一般性的科学知识等资源,甚至有选择
地分散活动,以获得低成本劳动力或资金的优势,而形成比较
优势。全球化企业必须这么做以获得经营效率,否则未能分散
活动以获得比较优势时,将会落入竞争上的劣势。不过即使这
么做,未必就给企业带来直接明显的优势。
同样地,本国市场的规模,远不及企业渗透海外市场的能
竞
争
论
332
力重要。先进科技让企业有能力降低、抵消或克
服许多比较优势上的弱点。就好比日本厂商尽管
有国内土地和能源的高成本难题,却借由率先进
行精益生产,进行节约空间和能源的创新,而在
许多产业称雄。新科技会减低规模经济的影响力;8 同时向外寻
求专业化供应商的做法,让垂直整合的重要性大不如从前。
地点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是否可取得低成本原料,或是
规模等传统条件,而是来自运用原料所造成的卓越生产力:基
本原料只会造成竞争上的劣势,而非优势。一个地点能维持它
的优势,在于这个环境能提供企业更有生产力的经营、持续创
新, 自我升级到更 精密的层次竞 争。创新不只 是狭义的技术 ,
还包括营销、产品定位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在这样的地点,最
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会比其他地方的竞争对手加快脚步
超前,甚至侵入原本靠传统方式经营,凭借较低成本的生产要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