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八一”军徽的钮扣,又
用手摸了摸,笑了。周方顺会意地点点头,也笑了。直到此刻,才确信,自
己已经脱险。
周方顺引导,渔船在海面上来回搜寻,季德山,赵庆福相继被捞救上
来。最后发现了已经不省人事的李茂勤。他以为是敌人来抓他,扑打着海水
拒绝上船,嘴里还不断喊:放开我,我不上去!直到周方顺紧抓住他叫:老
李,是我呀,上来吧,我们来救你啦!才顺从上船。
大概也是这个时辰,黄忠义在另一海域被另一艘大陆渔船救起。
※※※※※
朝阳,给人间降生下一个新的黎明。历尽艰险、残破不全的175,返航
归来。
蓝蓝的料罗湾,不得不臣伏于“海鹰”脚下。“海鹰”在征服大自然过
程中所昂扬焕发出来的不光是人的求生本能,还更深刻地证明着这个国家不
会动摇的历史意志。
7
在南京张逸民老人处了解到175 艇轮机长李茂勤的确切住址,我没有
任何迟疑,立即北上。于是,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见到了当年差一点就当
了烈士、现任市外贸机械设备公司副经理的李茂勤老人。
微胖、鼻梁上架一副方框眼镜的老人俨然一副“老板”派头。显然,
他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突然光临很感惊讶,175,在他的记忆中已是一段相
当久远的往事了,现在,居然还有我这么一个人惦记这桩事,为此专门来拜
访他,他笑出了一脸的不解和勉强。他说:六十年代,我还到学校、工厂去
乱吹一吹,可能有一些教育意义,这些年,没有人再讲这段了,我也不愿唠
叨这段事,在单位从来不讲,回家同老伴、孩子们也不讲,再讲这些事没有
意思啦。
轮到我困惑不解了:1958 年8 月24 日、25 日两天,明明是他平凡一
生中刻骨铭心的高潮,但他却希望将这一段生与死的激烈角逐深埋心底,悄
然淡去。而且,许多被采访的老人也都极不情愿谈及1958 年,为什么?我
不得不发表鸿论、大侃高调,向老人阐述了回顾这段旧事,并把它写出来对
于以史为鉴、和平统一祖国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老人的笑终于不再拒绝和具有排斥性,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单位
政工科一名同志参加旁听,理由:这次采访不应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