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形成一个清晰的对照。
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笔下展现的,是我们广大中国读者所笃知和熟悉的,中
国式的传统母女情:女儿们的孝顺,服从,忍耐,守礼,哪怕受到母亲的唾弃,但
在母亲临终前,还是赶来送终,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甚至不惜割下自己手臂上的
内给母亲作药……而中国式的母爱,更是铺天盖地,震撼人心的伟大,是一种彻底、
全部、忘我的牺牲,这在我们每个中国读者,是深有体会的。中国的母爱:从孩子
生下来起,直到他(她)成家,为他们张罗婚礼、婚房,买电器,生下孩子又帮助
带领,有的一家三口,做爸妈的都三四十岁了,却还要上一代母亲的退休金来养。
当然上面是笔者根据当今社会风情顺势为谭女士补充的。可不管怎么,中国式的母
爱,我以为是世上罕见的一种牺牲,她们之所以心甘情愿这样,是因为她们的母亲,
母亲的母亲,就是这么一代一代过来的。
可谭女士笔下的那些美国女儿们:虽然她们也是黑头发黄皮肤,其中有一位已
经有一半的白人血液,但她们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是由“可口可乐和意大利薄饼
喂大的”。她们不懂,或者只能讲不能读中文,也不了解中国,把“太原”错听成
“台湾”,她们确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了。这些美国女儿也笃爱着自己的母亲,却
不能忍受她们中国母亲的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母爱。正如其中一位美国女儿所说
的“中国母亲表示她们的爱,往往不在乎关。:他们想些什么,他们的困惑,他们
的不安,却更关心他们的吃,不断塞给孩子们春卷、八宝饭——却很少问他们在想
些什么……”确实,她们的中国妈妈只知道塞吃食,一心一意望女成凤而丝毫不尊
重女儿们个人的意愿,那种专横又慈爱的干涉,令美国女儿们哭笑不得,有时确实
也使她们恼怒不已。于是从小,她们就不得不苦苦地为自己的一丁点独立和权力而
与中国母亲们抗争着。从抗议做个神童宁可做个普通孩子,直到结婚或离婚这样的
大事,都不愿母亲来干涉。美国社会教会她们美国的生活准则,她们习惯成自然地
按照美国的准则生活,这些美国准则,恰恰又是她们的中国母亲嗤之以鼻的“游戏
规则”。比如按照美国准则,女儿坚持即使母亲来造访,也得先给打个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