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人口新增还在持续增多。
朝中退休派以贾诩为首,天天嚷嚷着要挂印而去。
青壮派则分为两派。
以周瑜为首的开拓进取派,和以诸葛亮为首的保守发展派。
周瑜认为,新汉国富力强,就像朝阳,应当继续往外扩张,以战养战。
诸葛亮则认为,新汉人口增长跟不上版图扩张速度,再这么无止境地扩张下去,迟早要走先秦老路。
战功制度虽好,但不能无限制地拓展下去,先秦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此,诸葛亮跟周瑜隔三差五就要展开辩论。
两人同为军机大臣,惟一的差别就是,同为军机大臣的庞统站在周瑜这一边,且周瑜还是三公之一的太尉。
不过,诸葛亮丝毫不虚二人:“陛下,本朝今年户籍在册人数五千三百七十三万余口,而本朝版图东西逾万里,南北更是近两万里!”
“如此巨大的版图,便是均分下去,一城也无法超过三千户,更遑论县长之才又有多少人!”
周瑜往后看了眼,庞统出列与诸葛亮打擂台,道:“陛下,臣有异议。”
“讲。”
“谢陛下。”庞统直起身道:“诸葛中堂只言在册人数,却未说那奴隶籍与战俘,这其中可有数百万之巨!”
“若是全都转正成为平民,岂不是增添数百万口?”
诸葛亮轻笑道:“奴隶和战俘?各种良民早就脱离成为平民,剩下之人无不是偷奸耍滑、留有奢望之辈,指望他们脱离苦窑。”
“陛下。”诸葛亮朝上行礼道:“恕臣眼拙,看不出来。”
“诸葛中堂所言差矣。”庞统眉头微蹙,语气中不失冷静与坚定,“奴隶与战俘之中,亦不乏因战乱流离失所、被迫卷入纷争的无辜之人。他们或许曾犯过错,但罪不至此,终身沦为奴隶。给予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仅彰显陛下仁德,更能为国家增添劳动力,促进经济恢复,何乐而不为?”
“再者,”庞统继续说道,“若真如诸葛中堂所言,这些人皆不可教化,那何不设立专门的教化营,以工代赈,既让他们通过劳动换取自由,又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如此,既解决了人口问题,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岂不是一举两得?”
金茂闻言,面露沉思之色,目光在诸葛亮与庞统之间徘徊,似乎在权衡利弊。片刻后,他缓缓开口:“二位爱卿言之有理,此事关乎国计民生,不可轻率决定。朕意,设立专项机构,由二位共同监督,详细调查奴隶与战俘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