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正是南阳王。
“鲁局长,诸葛副局长,有失远迎,请。”南阳王刘协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
三人步入书房,分宾主落座。诸葛亮环视四周,只见书房内简朴而不失雅致,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典籍,显然南阳王是一位好学之人。他心中暗喜,知道此行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大王,我二人此来,实有要事相商。”诸葛亮开门见山,语气诚恳而坚定,“亮闻殿下心系苍生,对治国之道颇有见地,故斗胆献上一策,望殿下能垂听一二。”
南阳王刘协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微微欠身道:“愿闻其详。”
于是,诸葛亮开始缓缓阐述他的策略,从减轻百姓赋税、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到改革吏治、选拔贤能,每一项都切中时弊,直击要害。南阳王刘协听得频频点头,不时插话询问细节,显然已被诸葛亮的见解深深吸引。
一番谈话下来,刘协也知道这是好事,两人拉上他跟金临,一方面是要二人背书,另一方面也是给金临一个大功劳。
而且这件事本身风险不大,受益却很高,血赚。
于是刘协没跟金临商量就答应下啦:“此事包在本王身上,陛下定会同意二位的治国妙计。”
三人皆大欢喜。
事后,金临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要求刘协下一次带他一起商议,刘协无有不应。
金临这一举动,说明曾经聪明伶俐的那个三弟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