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提出并确定了三条主要线路,上呈吴王府过目。
金茂并无意见,立马下令,派出勘测人员分别沿着三条线路进行勘察。
又过了六个月时间,确认从陇西出发沿着老丝绸之路修建车道成为最佳方案。
建设局上下欢呼雀跃,这六个月来,他们并没有闲着,一直在筹备着各项事宜,只等勘探结果一出来,便马上动工。
数百万人集结于长安到陇西这一段车道附近,就等一声令下了。
但是!
噩耗传出!
宛城到夕阳聚的驰道仅使用半年时间,便损坏严重,需要重新修建。
换而言之,木质轨道并不使用,至少在经济方面来说是这样,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
建设总局,议事大厅。
愁云惨淡。
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难道这次轰轰烈烈的基建还没开始,就要扼杀在摇篮中吗?
不!
绝不!
诸葛亮站了出来:“诸位,木材容易损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何必沮丧?”
“为今之计,当找一个替代品。”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诸葛亮自然不会说废话,接着说道:“我提议,我们转向研发石制或铁制的轨道系统。石制轨道虽重且建造耗时,但其耐久性远非木材可比,一旦建成,维护成本极低,长远来看,定能节省大量开支。至于铁制轨道,更是前景广阔,其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不仅能用两匹马拉车,甚至能用三匹、四匹!载重大大增强,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工业运输时代。”
“我知诸位担忧成本与技术难题,但正是这些挑战,方能彰显我们创新与突破的决心。”
“我提议,向殿下申请另外两种轨道的试制!”
诸葛亮的话语铿锵有力,仿佛一束光穿透了议事大厅的阴霾,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赞同,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然而,提案到了金茂桌上,却遭到了否定。
原因很简单,不论石质还是铁质,人力物力消耗将成倍往上涨,难道其他项目就得搁置,全都为建设局让路?
再者,目前全国粮食储备并不多,支撑几百万民夫已经是极限,不可能再扩大产能,去增产铁或者开采石料。
消息传回到建设总局,众人无不拿异样的眼光看待诸葛亮。
虽然大家都没说什么,但心高气傲的诸葛亮哪还看不懂,一连数月都没来上班。
要不是建设局眼下没活可干,诸位局长、副局长全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