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新式教育制度完善
建安七年(202)。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通航,长江、淮河正式贯通,水运效率得到极大增强。
黄河流域的运河同年开工,预计十年时间,才能与淮河连通,至于黄河以北地区,金茂计划有生之年修通,要是通不了就算了。
教育方面,金茂携手四十位政绩突出的文士以及三十位各行各业的专家级能人,共同编写了儒、数、墨、道、易、农六门课。
儒相当于后世的语文,启蒙便由儒家来。
数自然就是数学,目前基础尚且浅薄,介于初中和高中之间,却是金茂最为重视的一门学科。
墨则是包含物理、机械等综合学科,由于墨家贡献巨大,才由此命名。
道则是包含化学、哲学、思想政治等门类的综合学科,若不是道家妥协将神信教纳入其中,金茂都想改名叫神学。
易这门学科太过深奥,初级只会涉猎天文地理,如果有学子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太学,才会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
农学完全就是金茂的要求,谁让他以此发家呢,不过,为了看起来丰富一些,金茂还加入了一些生物学内容。
至于太学教授的内容,则百齐放,诸子百家都能著书立作,唯独有一个条件:招生各凭手段。
不能因为一门学科太偏僻招不到学子而要求调剂,金茂信奉“适者生存”的原则。
此外,各州都将建立各类学校,预计每州招生不少于三万人,今后步入正轨,每个州每年将会招收三千人以上,若财政宽裕,则会招更多学子。
主打一个全民教育。
虽然做不到公平公正,至少也给平民百姓留下一条晋升通道,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只求施舍,要么一辈子都出不了头。
这样一来,十年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底层学子通过考核走上仕途,小吏再也不用担心被垄断或者招不到了。
长此以往,整个社会自下而上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兖州学府。
曹丕跟在曹昂身后,神情拘谨地看着学府大门上四个烫金大字。
自从曹操自戕以保家人,已经过去几年,曹家、夏侯家都遭受沉重打击,再也不复以往。
老一辈夏侯惇、夏侯渊之类,更是先后去世,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家、夏侯家彻底没落了。
“子桓,你须知进入学府乃是吴王殿下开恩,不可有怨恨之意。”
曹昂一表人才,二十几岁的年纪正是该意气风发的时候,但看起来却没有一丝暮气,他一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