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志才再行一礼,说道:“其二、造船所得利益大部分都归两族所有,百姓所得甚少,仅能养家糊口。”
这么一说,金茂就懂了,老资本家了啊。
要是两郡造船工都能获得温饱线以上的收入,谁还会那么拼命啊。
这两族还真是其心可诛啊!
自己的族人只会摇旗呐喊,冲锋陷阵全交给百姓是吧?
“你有何良策?”金茂这次倒是很冷静。
急也没用,杀戮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只会引发更多问题。
戏志才拿起案几上的一本纸质书递过来,“主公请看。”
金茂左手拿书,右手翻动,里面全都是数据,粗略一看,这是扬州六郡百姓的平均收入。
虽然都是下面的人上报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戏志才说道:“扬州六郡,会稽郡百姓收入最高,九江郡收入最低,取中值来说。”
“百姓平静每户一年收入八石粮,一斛油。”
八石粮也就是二百四十公斤,一斛油则是二十升,一户五人,也就是说人均年入四十八公斤粮,温饱线肯定混不上,饿不死就是了。
这是在三年种两年的情况下的数据,还加上了其他旱地作物。
随着会稽郡逐渐实现堆肥计划,将来肯定会辐射整个扬州,要是每年都能种植,收入还能再往上提三分之一。
当然,这都是后话。
现在的情况,就是大部分人还没能解决温饱,只能勉强活着。
就算是这样,也比北边的百姓强了不知多少倍,连荆州、益州都还没能比得上,交州就更不用说了。
戏志才继续说道:“江夏郡、庐江郡的百姓收入就在八石上下。”
“黄祖待下稍微好点,陆儁稍逊之。”
造船工一家子可不止从事工业,家人还会从事农业,收入比一般家庭高的多。
造船是个苦差事,除了极少数技术工种,大多数都是立体活,农活收入自然也没专职农户们高。
要是主要收入少了,那肯定要翻天。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健全的企业法,对企业主、地主都没有非常好的约束力,也就导致这次的冲突没法妥善解决。
说到这里,金茂大概猜到戏志才的后续。
“你的意思是,提高造船工匠们的收入?”
金茂捻着下巴才几厘米的胡须,说道:“有了不错的收入,造船工也就不会再受蛊惑,或者说大部分不受蛊惑,到时候只要处理少部分作乱分子,事情就能得到解决。”
戏志才弯腰下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