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国书外,还有后胜的分析。
只能说奸相都只看重眼前利益,无论是郭开还是后胜都是拿钱办事。
公孙策与扶苏坐在青铜马车上,车轮在厚厚的雪地上缓缓滚动,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车辙。
扶苏的目的是前往吕不韦的封地宣达诏书。
公孙策和嬴政都清楚吕不韦的性格,他很爱以己度人。
在吕不韦看来,四国使者频繁接触他,而他又知道太多秦国机密,嬴政一定会想办法暗示他自杀谢罪。
所以诏书的内容不重要,哪怕这封诏书的内容是给吕不韦加官进爵,他也会觉得这是追封与安家费。
重要的是宣读诏书的人,扶苏是嬴政的长子,但是又不仅仅是长子这么简单。
嬴政有扶苏时,嬴政不过十几岁在古代人看来很正常,但是在现代人看来就是一个孩子有了一个孩子。
扶苏诞生时嬴政还是一个傀儡,扶苏到了该有一个正经老师之时,嬴政已经掌权。
也就是说扶苏是嬴政创业路上的子嗣,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创业时期的长子,地位都是特殊的。
因此扶苏的到来对于吕不韦来说是一种暗示。
让他身死没必要让扶苏前往监视,随便一个什么人去都可以,因为扶苏的江湖经验并不老道。
以吕不韦的财富,什么假死药都可以获得,什么假死之法都可以实施。
因此如果是确保吕不韦一定死亡的话,让尉缭等人去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而公孙策此次随行,是为了与这位曾经的秦国相国进行一番深入的学术交流。
除此以外,公孙策还有一份礼物送给吕不韦。
而在见过吕不韦之后,公孙策会继续前往楚国,除了见一面念端外,他还想要问责楚国罗网分部的负责人。
一个墨玉麒麟,了这么长时间居然都无法找到,简直就是失职。
马车在风雪中前行,车内的气氛却异常凝重。
扶苏手持诏书,心中却充满了忐忑。他知道,吕不韦虽然辞官已久,但其在朝中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
嬴政此次的旨意,是要吕不韦前往巴蜀之地颐养天年,按理来说直接念完就好,但是扶苏对于直面吕不韦还是有些紧张。
毕竟吕不韦曾经权倾朝野,如果不是嫪毐事件,即使嬴政掌权,也需要时间清除吕不韦在朝中的影响。
公孙策则是一脸平静,他只对吕不韦的才学和见识有些好奇。
杂家一向有着“垃圾桶”的蔑称,原因很简单,杂家的学说主打一个包容兼并,不看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