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信神佛,对于自己如番处境,虽有纳闷不解,但最终还是淡然视之。
看到日记上那手端正小楷,他只能一叹。
又如何?他承认他是故意的,故意选择这家寺院,因为他知道当朝大皇子在此清修。
前世的失败,早已证实三皇子不是个仁君英主。
的确,他很清楚年轻时的自己算是有些不屑温吞无能的大皇子,看中了当朝三皇子,后来他自己也确实确实拥立三皇子为帝。他自科举,便得当朝皇帝亲眼有加,颇为照料,甚至被称赞他有宰相之才。早些年他便因文采不俗,名声渐起。后来外任为官,多攒经历,历经世事,为官为民,更是为民拥戴,更善于结交好友。朝中上下,不少人员皆是他的朋友。
待入了馆阁,他得帝王亲眼,知制诰,为帝王起草诏书,颇受看中,官位不断升迁,最后帝王去世,更是连同师长好友,拥立三皇子。
本是英君贤臣,他之才华,又被登上帝王之位的三皇子看好,自然而然,他也便顺顺利利当上了当朝宰辅,只是,他没想到原来权力竟是如此令人着迷,而曾经看好的仁君英主竟是如此的不堪入目,他后悔了。
后来……帝王身死,他连同皇后,拥立不过几岁的少帝。
晋朝曾有帝王言“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身为士子,定是要侍奉君王左右,治理朝政。
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他来说,曾经受师长教导,诗书传颂的忠君思想早已消之殆尽。
大权在握的他,联合朝中大臣,成立内阁,架空皇权。
他曾经的至交,典型的忠君之臣,骂他“天生反骨,不配为相,辜负帝心。”。
对了,那人和自己,还有沈飞,同一年中了进士,曾经是那么好的朋友,一同出游踏青,在外为官时,互寄诗信,聊以慰藉,最后却渐离渐远,甚至那人临死之前,还对自己孩子骂着自己,说自己是天下最大的祸害,误国之臣。
其实,也许吧,也许他说的也有几分对吧。
至于沈飞,他的好朋友,他的得力下属,他的至交之一,却也是因为自己,在外为官,毒害致死,抱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