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奴婢的私印,有了这个,想必司马先生认得的,也省的让您等久了!”
萧承闻言,眉头顿时抬起,注意到头上那由冯保亲自题写的“鹿门书院”牌匾。左下角的落款,便是“双林先生”。
有了冯保的私印,没多久,便听到数阵急促的脚步之声传来。
司马徽、庞德公,领着数名身穿长袍,气质各有独特的老者,皆是一副饱学之士的模样,快步朝这里走来。
此时的鹿门书院,已经不是此前的大猫小猫两三只的模样。学子众多到,仅凭司马徽、庞德公二人已经不足以亲自教授的地步了。
身后跟着的饱学之士,不用说,一定是如今书院的先生们。
司马徽领着众人来到书院门口,正好便看到当今陛下领着一众朝中重臣前来,心中当即一跳,连忙就要大礼参拜。
可还不等他行礼,萧承便上前数步,一把托住了他的手臂,温和地笑着,道:
“司马先生,别来无恙啊!”
司马徽见状,当即了然。
当今陛下,这是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啊!
想到在这里,司马徽当即从善如流,改参拜大礼为躬礼,恭敬道:
“诸位前来,有失远迎,勿请见怪!”
张昭一众重臣面对着司马徽的行礼,亦是还礼,口中连称不敢。
庞德公和司马徽相伴多年,乃是知心旧友,当即配合着对着手下一众学院先生,介绍道:
“这位是萧公子,当得起诸位一礼!”
学院众先生知道两位学院长的品性,绝不是会因为某人的身份而这般恭敬。
眼前这个贵气公子,定然不简单。
便是出于对两人的信任敬佩,一众学院先生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对着萧承这个年轻人恭敬行礼,道:
“见过段公子!”
萧承轻笑着受了众人一礼,微微点了点头。
庞德公继续对着萧承,恭敬地介绍道:
“这是冯宇冯先生、计芮计先生、滕肃腾先生……朱升朱先生……”
“这些,都是我鹿门书院德行高超,才学出众的老师。”
萧承闻言,在那名朱升的中年儒士身上多看了一眼。
朱升,明朝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
朱元璋一开始施行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便是他的建议。除此之外,他还为初定鼎天下的大明,制定了礼乐制度,并收集后妃的故事,编修了《女诫》一书。
典型的儒家重礼士大夫,相较于入朝为官,萧承觉得他在鹿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