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曹继武都不心疼,他良茂才还心疼个锤子?一个本该局外的后生,竟然如此宅心仁厚,诸葛墨大受感动:“曹公子乃远道之人,岂能让你多费川资?老朽作为保人,愿出一千贯相助!”
强客不压主,诸葛墨既然说了,曹继武也顺水推舟。不过曹继武这四百两黄金,照出不误。加上三千贯,总共六千两百两白银有余,已经超过了预算花费。
众人疑惑吃惊,曹继武解释道:“工程一旦施工,便会有不确定的偏差出现。兰塘既然修了,就一定要修好。多余的一千两百两,就作为偏差的补充。如果还有剩余,就来捐建学堂,资助后辈好学子弟,三位前辈,以为如何?”
施工的过程中,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工程保障质量,充足的资金,是先决条件。否则兰塘如果修成了豆腐渣,曹继武的热心帮忙,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曹继武深谋远虑,顾事周全,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王崇福和李秉义二人,要给曹继武磕头致谢,被曹继武、鲁志高等纷纷架起。
良茂才终于包出了四百两黄金,递给了王崇福。四百两黄金,对于普通农家来说,绝对是巨款,王崇福接了黄金,竟然犹豫了起来。他实在没见过这么多钱,于是将黄金递给了李秉义。对于怎么调配这钱,李秉义也犯难。
诸葛墨德高望重,他早想解决两村的争端。可是苦于资财能力有限,他一直是有心无力。促成今日这个结果的过程中,诸葛墨也出了不少力。工程款项不是小数目,怎样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得有稳妥之人保管调配才是。
于是李秉义和王崇福对视一眼,决定修水之资,由诸葛墨保管。
然而经商多年的诸葛墨,深知钱财最招人嫌。此时贸然接受,如果处理不当,落下个贪污的恶名,他这晚节就全废了。然而众望所归,他是推不掉的。诸葛墨叹了口气,只好把这事揽了下来。
于是三个老人和曹继武,共同商讨了钱财大致用处。最终王崇福执笔,写下了三份钱财用度协议。确认无误之后,主要资方曹继武,施方王崇福和李秉义,保人诸葛墨,分别在协议上签字盖章。
诸事处理妥当,众人皆欢喜不尽。曹继武化干戈为玉帛,功德无量,王崇福三位老人,感激不尽。了却了多年的心愿,诸葛墨自然高兴,于是吩咐石头摆宴,招待众人。
李文章、章祥瑞等等,全都上了酒席。众人开怀畅饮,场面十分的热闹。
曹继武瞅了半天,不见金日乐,很是奇怪:这日里鬼,又窜哪去了?
正在他疑惑之时,门外忽然一阵锣鼓喧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