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那个单位——兴顺市。
兴顺和滨海是两个相邻的同等级别的城市,但在全省的地位却相差悬殊。滨海是全省老大,兴顺由于山区面积大,又是全省最西端,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在全省排名最末。
其实关于这次地点的顺序安排,是经过肖毅深思熟虑后排的顺序。
对于黄行长来说,第一站他也许会奔效益最好的地方,效益最好的地方,往往是当地的实力最强,滨银系统实力排第一的当然是滨海分行,但由于跟总行在同一个城市,平时他们来总行汇报的也比其它地方勤,就没被列入这次考察范围之内。
这也是滨银分行沉得住气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知道,就是打电话黄行长也不可能去的,他会以别的形式完成对滨银分行的考察。
为了黄行长的身体和考察团每一个人的吃住行,肖毅在征得黄行长的同意后,提前就给兴顺的张贵新打了电话。
张贵新非常高兴,他没想到行长第一站就是他们兴顺,他执意要带队到市界去接考察团,被肖毅回绝。
肖毅特别嘱咐张贵新,一定不能跨界迎接,他会提前几分钟给他们打电话,到时候班子成员在大门口礼节性地迎接一下就行了。
这个肖毅没有征求黄行长的意见,对于黄行长来说,是否留/任还是未知数,他当然愿意风风光光地进行一次巡查,哪怕离/任,也很有面子。
但对于肖毅却不是这样的,他想的是,黄行长必须留/任,既然留/任,一切规制都要按照留/任进行,不可铺张,更不能给基层增加任何的负担,努力将这次考察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甚至一点都没有才合适。
当然,这都是肖毅的小心思,他是不可能告诉黄行长的,但他已经做好违拗他的思想准备。
肖毅忽然感到,调到总行,其实他是来打一场攻坚战的,打胜了,飞鸟尽、良弓藏,一将功成万骨枯,败了,自不必说了,那就是别人刀俎下的鱼肉,任人宰割。
也就是说,无论胜败,他肖毅都是风口浪尖上的那个人。
所以,自从被苏天鹏点醒的那天开始,肖毅做事就不是光为黄行长了,也是为自己。
到了兴顺界,黄行长没有发现迎接他的人,似乎有些不高兴,肖毅凑到他跟前,小声说道:“张贵新说要带人来市界迎接,被我拦下了,我让他们在行里等。”
黄行长点点头,他面无表情。
肖毅没过多解释,他相信堂堂的黄炳兴,可能会一时不高兴,但过不了多久就会理解他这样做的苦衷。
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