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什么生活气息的公式化blog,让陆巍峥如获至宝。
每篇日志下面都有一些留言,是和陆巍峥一样好不容易找到这里的乐迷所留,总体说来数量不多。内容也无非是“喜欢你的小提琴”、“演奏会要加油哦”、“我会去现场看你的”之类常见的话。
陆巍峥花时间把所有的日志都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然后也去注册了一个帐号。
+++++
夏伊那条简讯发来的时候是一月中旬,严锦正在捷克参加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因为始终很忙,直到当天晚上回到宾馆,他才有空看一眼手机。
“锦哥,上次婚礼上跟你搭档演奏的陆学弟找到我,说他很想跟你取得联系,要表达谢意。我没敢擅自给他你的号码,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的话,就主动联系他吧。他的手机号码是……”
严锦闭了闭眼,没看完,直接把这条简讯送进垃圾桶。
再联系,有必要吗?
那一夜的吻……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每每想起来,都会有点莫名的不适应。如果再看到那家伙的脸,恐怕会有一种面对不堪回忆的焦躁感吧。
严锦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了一篇日志,标题是“在布拉格之春音乐节。”
开头写到了今年作为一名参加者对开幕式的感想,接着是对捷克爱乐乐团的赞赏,今天演奏的德绅札克的曲子非常震撼人心之类云云。
写完,他起身去浴室洗澡。
回来之后他发现,这篇新发表的文章已经有了留言,还是一段很长的留言。
这位乐迷——应该是乐迷?——在文章下面,讲述了自己很小的时候,作为游客去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的经历和感受。
这番留言,其实和严锦所发的东西关系不大,观感也完全不同,全种都是自说自话式的讲述,就像是讲故事给他听一样。
严锦感觉得出来,对方所说的都是自己真实的经历,叙述方式和语言都非常有趣,充满了童真。
严锦在不知不觉间,竟把长长的文字看完了。
留言者的帐号是“微微笑”。
的确是一篇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留言。
+++++
严锦在音乐节待了一周,之后辗转去了美国做交流,等到总算能踏进自己家门的日子,已是半个月之后。
自从踏上职业小提琴家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