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蒙时,先生只是教读,学生就能背下来,并且背诵中能自己领悟到正确的意思,这是多么厉害的悟性,所以能撑下来的,都是天资聪慧的。
而科举,在那如此低的录取名额,非天资聪颖者,压根就中不了,所以其实古代的教育,一直都是精英教育。
至于为什么后世,老师一遍遍的讲,一点点的教,不过是因为教育已经普及,所以老师要教的是大多数学生而已。
林清对于如何教自己的几个孩子,曾经也有思考,他确实考虑过要不要像私塾那样让孩子自己去悟,可想了想,林清最后还是放弃了,天才毕竟是少数,他自己都算不上天才,怎么能保证儿子都是天才?
所以思前想后,林清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自己最熟的教法教,虽然可能培养不出天才,却可以劲最大努力培养个人才出来,故林清还是选了启发式教学。
林清这日照例给林楠讲完关连的故事,又讲了故事的出处,然后问林楠,说:“学完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
林楠抱着书,扑闪扑闪大眼睛,问林清:“爹,儿子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林清疑惑的说。
“爹爹,你知道这本《千字文》是谁写的吗?”林楠问道。
林清说:“爹爹当然知道,《千字文》是梁武帝命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怎么了?”
林楠仰头看着林清说:“爹爹,你刚刚问我感受,如果我说实话,您会不会揍我?”
林清听了,顿时笑了,说:“爹爹什么时候因为学业上的事揍过你,你想说什么就说好了。”
林楠听了,大声的说道:“爹爹,儿子的感受就是,我讨厌周兴嗣,要不是他编千字文,我就不用天天学,天天背了,我讨厌他!”
林清:………
周兴嗣何辜?
第一百九十四章
林清除了教导小儿子外, 也一直关心着在老家的三个孩子,可惜这个时代通信不便, 林清也只能隔三差五的通过驿站送封信回去。
林桓知道林清和王嫣放心不下, 所以每次收到信,都会把自己和弟弟在老家的大事小事都记下来,甚至老家的一些大事也会写在里面, 给林清寄回来,所以林清哪怕在京城,也能大体知道孩子如今在做啥。
林清在书房看着林桓这次寄的信,信里说他已经带着齐氏祭完祖了,林桥林桦再过几日也要考院试了, 这次院试又轮到沂州府,倒是不用再长途跋涉。
看到这, 林清不由松了一口气, 能在家门口考,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