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重新拿起试卷看起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闺房诗,可是却不是为了讨好公婆,讨好夫君,而是为了讨好主考官,这其实是一首科举自荐诗!
说起这首诗,就不得不说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是唐朝举子朱庆馀在考进士时,向当时著名诗人张籍,询问自己能否科举得中的事。
在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不糊名,考官在录取进士时,不仅看文章的好坏,还看举子的名声大小,所以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这就是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
而朱庆馀,也在科举前,将自己写的许多文章,送给当时著名的诗人张籍,希望他能帮着自己宣传一下,以便考中进士。
朱庆馀当时虽然送了很多手稿给张籍,可还是心中忐忑,不知自己是否可以中进士,于是就做了一首诗,想试探一下自己是否可以中进士,而这首诗,就是考题上的这首,名为《闺意现张水部》
这首诗其实是,朱庆馀将自己比作新妇,将张籍比作新郎,将主考官比作公婆,问:我将要考进士,您看看我的这些手稿,和主考官的口味吗?
之所以写的这么隐晦,是因为毕竟当面问别人自己的文章好不好,显得很失礼,所以才写的如此隐晦。
而最妙的是,张籍看到朱庆馀的诗后,哈哈一笑,当即也作了一首《酬朱庆余》答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所以为当时诗坛佳话。
所以这首虽然是闺房诗,却实打实的写的是科举,出在这里,不仅应景,寓意也是极好的。
而最重要的,这道题并不难,因为没有具体要求,所以这道题破题有很多种,可以写文人相重,重视学才,也可以写这种作诗手法的高明之处,还可以批判一下不糊名的坏处,甚至还可以讨论一下应不应该毛遂自荐,反正只要搭边,这道题都没问题,所以只要看的懂题,身为童生,泛泛而谈的写篇策论还是不成问题的。
可前提是,你得看的懂题!
你要看不懂题,这题就歪到南墙根了。
林清把试题放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