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疯狂的演奏
我微笑着在钢琴前坐下,全场寂然无声,无数道目光的焦点,都落到那即将放到键盘上的一双手上,期待着精彩的音乐再次响起。我双手轻扬,在键盘上带起一串极快的琶音,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6在音乐厅响起。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又称:钢琴魔王)。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raiding,hungary)。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1821年移居维也纳,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antoniosalieri,或译萨列里)、车尔尼(carlczerny)、雷哈、巴埃尔的弟子,1822年在他的个人音乐会上受到贝多芬的接见,贝多芬吻了他的额头,李斯特视为音乐的洗礼。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以及超技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weimar),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rome)、布达佩斯(budapest)之间。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bayreuth)。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包括社会主义)。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