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一直没有消息。不知道——”
王宵猎心里一紧,有些不详的预感。董先这个人非常复杂,王宵猎有些摸不准。
董先是洛阳人,靖康兵荒马乱之际起兵,后为翟兴的前军统制。为人勇武,每战必争先,是难得的猛将。这两年,董先一直沿洛河驻军,并不与翟兴一起。董先现在的兵力,已经超过翟兴,实际并不怎么听翟兴的军令了。只是翟兴是洛阳的大族,没有撕破脸皮罢了。
董先能打仗,爱财货,渴望着功名富贵,不甘心窝在山沟沟里。但他与孟邦雄等人不同,有最基本的底线,不想投敌卖国。但诱惑足够大,底线也有可能突破。说到底,对于董先来说,对赵宋的忠诚还不足以让他卖命。但只要有机会,他都不想背叛国家。
在这个时代,这种人其实很多。只要宋朝在战场上稍微像样一点,不说占据上风,哪怕稍落下风也无妨,只要不是一溃千里,北方就有大量的人揭杆而起响应。历史上岳飞北伐,连胜几场之后,千里响应。北至太行,都有义军用兵旗号,与金军作战。
宋朝的问题,是从开封府被攻破,之后连战连败。而且赵构对金军畏之如虎,实在无法提振军民的士气。得不到朝廷的支援,大量的义军被金军和伪齐各个攻破。义军没有了,最后剩下来的,就是那些铁心投敌之辈。对朝廷并不坚定,又不想投敌的,慢慢也投降了敌人。
战争之中,朝廷,或者说官府是主流。主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坚定抗敌,哪怕是一时实力不逮,也会有大量势力追随。一旦官方抗敌不坚定,又怎么能指望民间呢?
此时金军势盛,攻破一个地方,就有大量的伪军加入。不能够在正面战场击败金军,就很难改变这种局势。进入关中之前,兀术不过三万精骑。富平之战后,其麾下何止十万。
第363章 王忠民
天一直阴沉沉的。到了下午的时候,终于飘飘扬扬下起雪来。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天地间变得阴暗起来。一直刮的风停了,好似不那么冷了。
看看天色,王宵猎道:“云层好厚。看样子,今天好大雪。只怕明天行不得路。”
翟兴和汪若海一起出了官厅,看着天上,皱起眉头。
正在这时,一个军官快步跑过来。到王宵猎面前叉手道:“镇抚,山的南边下了霰,道路太滑,摔伤了不少兵士。军中正抬了过来,只是城中没有空闲房屋。”
王宵猎对汪若海道:“你去安排一下。城中挑没有人住的空房,收拾几间出来,专门医治。”
汪若海称诺,快步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