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罗马人从一个地方打了过来,而自己的军队恰巧在另一个方向,那么等自己的援军赶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但是,万尼乌斯也很清楚,以日耳曼地区多山、多林的实际情况来看,就算自己把罗马人的高速公路修出来,也不大可能把军队的移动速度提高多少。
所以说,将整个日耳曼地区所有和自己有联盟关系的部族划分为几大战区,每个战区选取一个节点,驻扎足够数量的主战部队,负责该地区的防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进行了这种配置之后,日耳曼地区的军队布置状况将变成三级化——各部族自己的武装力量分散在各部族的村镇里,负责各自村镇的防务;万尼乌斯指定驻扎的战区军团驻扎在战区节点的军营里,负责该战区的防务;万尼乌斯自己则亲自率领一支最强大的军团,负责对外作战,以及机动支援各战区……
这种安排,为什么感觉好熟悉的样子……
等到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都加入了自己的联盟之后,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必须合并成一个战区——因为阿累夷人地区的山地实在是太坑爹了——至于战区节点,自然就要设置在阿累夷和马克曼尼交界处。
而马克曼尼、哥俤尼、美因茨和特里尔则可以合并成一个战区——战区节点则显而易见的要设置在美因茨。
北方的巴达维、邓科德里、乌西彼得斯和卡狄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战区,节点应该设置在邓科德里——尽管卡狄和巴达维都是实力强劲的大部族,但邓科德里毕竟是以骑兵为主。
自己的主力部队驻地当然还是在日耳曼青年公社——这样一来,美因茨、特里尔、马克曼尼和哥俤尼战区的防卫力量就会成为最强的——而对于万尼乌斯而言,向西进入高卢地区,并设置高卢战区也是早晚的事情,到那时美因茨就会成为整个联盟的核心地带,大家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至于军队的布置么……
阿累夷和巴斯塔奈战区,当然要以轻装步兵为主——阿累夷山林地适合轻装突击步兵,而巴斯塔奈地区则适合步兵集群和骑兵——但是,考虑到达西亚人也将成为自己的盟友,骑兵方面可以由达西亚人承担。
在这一点上,万尼乌斯并不担心达西亚人会推脱——毕竟,达西亚人和巴斯塔奈人之间的关系在那摆着呢。
而哥俤尼、马克曼尼、美因茨和特里尔战区的军队,则考虑以爷们枪和盾斧兵为主力——马克曼尼地区存在着大片的空地,而美因茨和特里尔地区开发度也比较高,都有足够的供步兵阵列展开的空间,因此步兵阵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