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青年公社之后,万尼乌斯就接连得到了两个好消息。
首先是青年公社的码头已经修建完成,而几个巴达维人已经划着小船顺着莱茵河顺流而下,前往巴达维部族了——这就意味着,从巴达维到青年公社的路程被大大缩短了。
尽管以日耳曼人目前的造船技术,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人员、物资调动,但至少在信息传递等方面,却是大大的缩短了两地的距离。
另外一个好消息则是,随着誓约的订立和战球游戏的推广,万尼乌斯和青年公社的名望在日耳曼人之间大大的传播开来——结果,在这些日子里,来自美因茨、特里尔、巴达维乃至卡狄的,前来投奔万尼乌斯的人,或是赶着自家的全部牲畜;或是除了武器盾牌外一无所有;或是拖家带口;或是孑然一身,林林总总竟来了四百多男男女女。
因为这些人都是前来投奔万尼乌斯的,名义上算是万尼乌斯的追随者,所以留守的总管朱丽叶并没有擅自安排他们,而是将所有人都当做客人,热情款待,妥善安排,只等万尼乌斯回来。
尽管对青年公社新增人口感到高兴,但万尼乌斯却注定只能使他们失望——青年公社严格来说是一个类似军管的地方,而对于那些甚至连家族成员都不是的人,万尼乌斯也没兴趣挨个去认识他们谁是谁——重点是,四百多人,如果要作者给他们挨个起名字的话,那也就不必做别的事情了。
于是,万尼乌斯将所有的新来者集中到一起,耐心的向他们讲解了整个青年公社的运作方式,之后要他们自行决定去留——能够遵守青年公社规矩的,留下;不能的,离开。
这个时候,人们的从众心理就很奇怪了——四百多男男女女互相看看,发现似乎都没有人想要离开的样子;四百多男男女女又向周围看看,发现两千多号人都能遵守那些听起来不怎么合乎传统的规矩,于是,留下吧……
为了避免有人以后后悔,万尼乌斯又再确认了一遍:“大家不要勉强啊。愿意留下,以后就是一村人;不愿意留下的,也是我青年公社的客人。”
然而,在后来的四百多日耳曼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为了怕他们留下而专门强调的——于是,虽然闹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但是留下加入青年公社肯定是有好处的,而万尼乌斯还不想让大家都得到这好处。
于是,一群日耳曼人纷乱的、急切的嚷了起来:“一点都不勉强。”“愿意留下。”“以后就是一村人了。”
看到大家突然之间由犹豫不定变得这么热情,万尼乌斯感到似乎哪里出了什么问题。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