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的小麦加工则势必变成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除非……
除非万尼乌斯和他的建筑队能在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建造起莱茵河畔的第一座水磨坊。
除了小时候在湖南老家见过利用水流自动汲水灌溉田地的水车之外,万尼乌斯前世还真就没见过水磨什么的。但是他见过水车,见过用驴拉的磨盘,还见过筛沙子的筛沙机——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差不多也就够了吧。另外,老家用来舂米的那种脚踩的舂米机,也可以用水力驱动呢。
至于具体的设计……
很抱歉,那个年代还没有所谓的“工程设计”这种东西。而万尼乌斯和日耳曼人就一边说一边动手做,靠着想象、经验和不断的反复实验来摸索着制作理论上应该需要的一切零件,再把它们拼在一起……
总而言之,这段时间里,劳动量最大的是伐木队。
整个流程是这样的——伐木队砍来木头,万尼乌斯和他的建筑队把木头加工成需要的零件,把成功的作品组装在一起,把失败的作品烧掉……
最后,莱茵河畔的第一座水磨,日耳曼文明史上的一大发明创造,万尼乌斯水力磨麦房,竣工了。
在这座磨坊靠近莱茵河的一边,是一座巨大的水车。莱茵河水推动着水车桨叶,进而使整个水车旋转起来。
水车的中轴一直连同到磨坊里的一个巨大的齿轮上,带动整个齿轮转动。而主转动齿轮旁边则有三个从动齿轮,通过摇杆控制可以和主动齿轮咬合或者分离。
其中一个从动齿轮连接到一个巨大的石质磨盘上——当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咬合的时候,水车就会带动磨盘转动,从而能够方便的将小麦磨成粉。
磨出来的小麦粉会直接洒到一个筛子上——这个筛子连着另一个从动齿轮。当这个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咬合时,筛子就会不停的抖动起来,以此将面粉筛出去,而筛子上留下来的东西则会单独取出来——即便是麦麸,也是不错的食物呢。
而最后一个从动齿轮,则和一根长木杆连接。木杆的尽头是一个石舂,随着齿轮的转动可以自动把麦子舂碎,便于进一步加工。
在磨坊建成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发明却是有效,万尼乌斯专门找来了一些小麦,开动了磨坊——第一步,石舂将小麦舂碎;第二步,石磨进行进一步的研磨,使麦皮脱离,麦粒成粉;第三步,筛子将面粉和麦麸分离。
伴随着日耳曼青年们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万尼乌斯知道,大成功!
水磨坊: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自动作坊,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大量加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