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比较迟,越是重要的考试,阅卷自然也要慎重,乡试又和府试院试不同,参加乡试都是秀才,已经是百里挑一,通过层层选□□的人才,除非少数个别特别出众,或者是特别幸运才能考上秀才的,大部分秀才的水平应该比较相当,要分个三六九等出来,自然吃力些。
其实府试乡试,都没有具体的放榜日子,有时提前有时推迟,都说不准,他们江州离省府远,不好打探消息,只能日复一日的等通知。
最坑的是只有上榜了才有通知。
刘延宁坐得住,刘青看他和师傅们都淡定,也能勉强安个心,李氏却坐不住,算着刘延宁回家的日子,都将近十日了,还没有半点消息,就担心儿子是不是落榜了,又不好跟刘延宁说,怕刺激到他,李氏便趁着做饭,悄悄拉了刘青到旁边,小声道:“青青,这数十日了,也没见乡试的消息,我怕除了结果咱们不知道。不如你挑你哥不在的时候,找江先生问一问?或者去找那掌柜,他们东家就在省府,大概消息也灵通……”
“找掌柜的可不好,若是他们知道消息,确定哥哥中举了,都不用咱们过问,早就来报喜了,这万一……落榜,咱们上门问,人家也不好意思说。”
李氏听她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便道:“那你可记得问一问江先生。”
其实等了这么多日,刘青也有些急,闻言点头道:“行,我明儿找机会问一问师傅。”
李氏回头看了看外边,儿子并没有注意到她们灶房的动静,心下松了口气,又想叹气:“这要是落榜,你哥哥三年后还要遭一回罪,这会儿身子还没有完全养好呢,唉!”李氏说儿子还没有养好身体,那是夸张了,不过刘延宁这阵子瘦下去的肉,确实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补回来的。
刘青见李氏只是担心,却并没有失望的情绪,心里也松了口气,她不是不看好哥哥,去年跟着去省府她也见识过了,秀才能考到最后一关的,大多数年纪都不小了,二三十岁的秀才都能说一句前途无量,她哥哥以弱冠之年成为案首才会这般轰动。
大家都是秀才,现在考举人,里面或许还有很多她哥的前辈,学识并不比她哥差多少,毕竟乡试要考那么多天,在考场里发生些意外,或者发挥不佳以至于落榜的,应该也大有人在。
总之一句话,考举人竞争太大了,说是千里挑一也不为过,刘青并不敢说她哥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但是她哥哥还年轻,尽管这次落榜,以后还有很多机会,他就是考到三十岁还没成为举人,也没关系,完全可以继续考下去。
这个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