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的时辰,收来的红蘑干全卖了出去,也是这红蘑稀罕得很,一年也就能活七天,颜色多为朱红,口感嫩滑,不输榛蘑和黑耳。
红蘑是梁娃李猛从茂溪山“贱收”而来,因着七斤新鲜蘑菇才能出一斤蘑菇干,所以他们收村民的蘑菇按斤收,到他们自个儿卖时便是按两卖,从中赚了一大笔。
听说收来的红蘑全都晾晒在他们在茂溪村的老院里,也多亏当年建造房子时他兄长要求后院围墙垒高,院子大扩,如今那片地不中葱田也不种菜蔬,已然成了猎户队的“大晒场”。
除了红蘑卖得好,黑耳也是被幽州几大酒楼预了货。
黑耳被称为“素中之肉”,能做药膳也能做家常小菜,滋味爽滑清口,吃惯大鱼大肉的富贵人家偏偏爱这一口,据说福人居有一道黑耳枸杞乌鸡汤,里头只有两三片小巧黝黑的耳蘑,不知怎地却卖出五百文一锅汤。
送走一波又一波人,眼下来与他们商谈的正是福人居的采买掌柜。
魏渝提笔在册本上记下福人居所需,又另起新契约字据,双方仔细看过后便按下手印,酒楼派来谈货的掌柜这才交了不菲的预钱。
“八月下,黑耳到铺,我便让伙计赶车亲自给福人居送货。”
魏渝看一眼身后的云风,云风立马将包袱送到掌柜面前。
福人居的采买掌柜眼珠一动:“魏小掌柜,你这是……”
“这是我家人带来的一点山货吃食,还望刘掌柜莫嫌弃。”
采买掌柜伸手接过包袱,却在包袱底摸到一些硬物,他心道这魏家商行门脸瞧着寒酸,小掌柜倒是会做人。
他不过是酒楼里的三等采买,也只能来魏家商行这等小铺采买食货,原本接了大掌柜的活,他心中还有些不情愿,觉得黑耳按两收货,价格摆在那儿他贪不了多少油水,没想到魏家小掌柜见酒楼预货百斤,每两便宜一文,这省下的一文钱便是他的油水了。
别看一文钱少,一斤十六两,又是几百斤的货,他和上头的人平分下来也能混上不少银钱。
他也就痛快与这小掌柜签契,不成想竟然还有旁的“油水”?
他哎呀两声,念了两句多谢:“小掌柜真是客气了,我本也是幽州丰南镇的村民,后来家生变故,投奔了府城的叔父,说起来这些年旁的不想就是想念幼时那一口山货野味啊。”
魏渝眉眼笑着:“那敢情好,咱们铺子旁的没有山货野味是管够的,若是福人居的活计不忙,刘掌柜就来我这山货行闲坐,只要是您来这儿,这口家乡野味定给您供上供好!”
双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