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枣,恰似小圆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1
“你们都背过许多诗,不如说几句沾枣又喜爱的,为师与你们讲解一二。”
知文和知采都说了两句,诸葛秀才笑道:“不错,不错。”
他看向魏承和罐罐:“魏承,你来一两句,叫为师听听。”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魏承一顿,又将整首诗通背了下去,“……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2
诸葛秀才在魏承背第一句时,眼里的赞赏就没消散过,论枣之诗那么些,魏承偏偏选了这首,这作何又不说明他心如朗朗明月,脚踏实地,务实诚恳。
“诗王这篇《杏园中枣树》作的实在是妙,欲扬先抑,欲取先与,之后几句笔墨又道出枣之气节又有哀怜同道之心。你出身寒门,以你的聪慧勤勉终有一日能入朝中登科为官,届时王孙贵胄,世家子弟,会让你应接不暇,为师也愿你能心有气节,不随波逐流,造福一方百姓。”
魏承敛神道:“学生记着了。”
诸葛秀才又看眼乖乖吃枣的罐罐,起了逗乐小孩的心思:“罐罐,两位师兄和你兄长都说了,你也背首诗给为师听听。”
罐罐腮帮还塞着甜枣,乖乖道:“可是罐罐不会背哦。”
“不会背,你便作一首听听。”知文捂嘴笑。
知采也笑着起哄:“罐罐可是咱们徽林私塾的小才子,来,来作一首!”
“罐罐是小才子?”
罐罐被捧的小脸抬老高,看一眼哥哥,又看一眼诸葛秀才,清清嗓子奶声奶气道:“枣枣洗澡,罐罐吃枣,一颗不够,十颗没饱!”
这话一出,几人当真愣了下,然后知文和知采都拍着手掌大笑出声。
诸葛秀才也被这首诗震了震,想来是他教书育人数十年,从未有学子在他面前作了这等诗。
罐罐不解:“哥哥,罐罐的诗不好吗?”
魏承没笑,因着他是真心觉得罐罐这首诗作的很好,又真实又押韵,他弟弟不是小才子是什么?
他揉揉罐罐快要耷拉下来的小肉脸:“好,当真好呢。”
罐罐嘿嘿笑了两声,从书箱里掏出笔墨道:“哥哥,你快给罐罐写下来,到时候再去卖钱!”
说着又看一眼知文知采,抬着下巴:“罐罐的小竹子都卖了不少钱呢!”
“小竹子?什么小竹子?”
魏承笑道:“夫子曾教过罐罐画竹子,前些日子他画了一副最好的拿去给走商的陈老童生,央着陈老童生帮他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