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此事还是罢了。”
梁家父子的反应,并不让人意外。
宋朝防武将防得很严,一个赵家人,如果自掏腰包帮人养兵,传出去可是大忌。哪怕不直接出钱,只是出主意,那也是很敏感的。
赵子称知道,对方肯定是担心自己有企图。
“觉得我交浅言深了?”赵子称直言不讳地把话挑明。
梁家父子也不藏掖:“请公子恕罪,我们确实不明白公子为何要无缘无故帮我们,难道有什么事情要我们做么。”
赵子称:“其实也没有什么事要你们做,只是我这人素来居安思危。我在苏州,亲眼目睹朱勔的所作所为,我知道应奉局再这么搜刮下去,江南迟早会生变故,我只想狡兔三窟,多结点善缘。
苏、秀等地的兵马,比之扬镇这边更加不堪。扬、镇水军好歹要护卫漕运要津、过江咽喉,江东腹地,则是全无武备。
我将来是注定要回苏州或秀州做官的,我可不想急切之时,找不到人帮我。”
这个理由勉强有点说服力,加上双方是闭门密谈,而且还不知道赵子称许诺的利益究竟有多大、有什么附带条件。
梁家父子最终决定还是听听完再说。
哪怕交浅言深了,听听总没坏处的,真要是不靠谱,不答应就是了。
赵子称就大致说了一下:“这几件被服,都是鸭绒填充的,极为轻暖。而且我用了秘法,让鸭绒不再骚臭,还极难腐烂,可以耐久数年。
江东鱼米之乡,多养水禽,让士卒收购鸭毛,基本不用钱。只要处理得当,将来贩售到北方苦寒之地,还怕不能卖高价?
而镇、扬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之地,南北转运便利,你们如果能利用巡防漕运、结识南北富商众多的优势,到时候还愁没人帮你们转运、分销?
不过,这个买卖我自己也要做,而且政绩也是我的。你们不是文官,不用考虑政绩。学会我的办法之后,只许你们在扬、镇和江宁做这个买卖。不许卖去苏、常、湖、秀等地。
这些钱粮,或许不足以养兵,但也算是开源节流了,也是我的一点诚意。希望梁兄好自为之,借着这个由头认真整肃军纪、彻查军中的营私舞弊。将来朝廷用到你们时,才好建功立业。”
梁家父子仔细听了之后,发现这笔买卖规模也不是非常大,而且赵子称教给他们,肯定也不是完全无偿的。估计到时候自己赚了,也要稍微给点孝敬,饮水不忘挖井人。
这只是双方互信合作的一个初步试探。
如果梁家接受了这个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