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一步步提拔孟慧荣,每一次都是和朝臣博弈,每一次都要费不少心力。
长孙令却没有忽视萤萤刚刚的说法:“律法是有问题,肯定会改的。”瞥一眼秦严。
秦严无奈道:“其实祖母生前已经准备着手改了,只是忽然生病……这事就被耽误了。”再之后女帝驾崩,天子丧礼大于一切,再之后景平帝即位,他只想着铲除女官,削弱母亲的影响,改律法一事自然就再也没人提过了。
“这事,朕会想办法的。”秦严许诺道,事情肯定是要办的,但怎么办、何时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长孙令也体谅他难处,继续说原来的话题:“孟将军立下战功,一路高升,很得祖母看重。林相沉稳持重,孟将军机敏勇武,她们都与祖母差不多年龄,只比祖母小个几岁,只有高执音高先生,小她们差不多二十岁,可以说是最小的晚辈了。”
“高先生是世家女出身,渤海高氏多是读书子弟呀。”说到高家,长孙令眼神有一丝不满,“高先生于术数一道聪敏异常,故而被女帝特拔进户部,一路做到了户部尚书。在当时,她们三个可谓女帝铁三角。女帝虽有男子心腹,却都不如她们贴心死守。”
其实这道理也好明白得很,对那些男人们来说,就算臣服女帝,换个皇帝也照样臣服。说不得心里还懊恼呢,怎么这么天纵英才的皇帝偏偏是个女子呢,可惜可惜。高执音她们就不同了,她们与女帝是天然的同盟。
原来是林相、孟将军和高尚书三人。她们当时确实位高权重的。
卢照雪忍不住夸高执音:“高先生还送了我礼物呢!她写了一本《算林》,到时候还要送到我们府上呢!”
长孙质虽然不是高执音的关门弟子,但也蛮喜欢她的,“高先生出新书了,真是太好了。”立言总是好的。女子的话语权总是这样一步步争出来的。如高执音这样在某一领域格外出类拔萃、连男人也要甘拜下风的,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秦晔也眉飞色舞道:“我也得了高先生的礼物!她说送我一本曾祖母批注的《韩非子》!”
高先生还夸了她能言善辩,嘿嘿嘿。
大人们都很捧场,并没有觉得高执音给一个六岁小孩看《韩非子》不合适,并不是只有《论语》《孟子》这些儒家之书才值得学的,术、势、法,这些同样很重要。女帝不也是内儒外法么,本质上还是很刚的。
长孙质也笑了:“可见我们灼灼招人喜爱。”
秦晔受了小姨的夸,也沾沾自喜,夹菜都比之前虎虎生风了些。
秦严觉得有趣,心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