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奇怪。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集群效应源于人类的从众心理、归属感需求以及社会认同,人会越聚越多这种现象确实可以理解。
但问题是,在集群效应下的群体行为,会不受控制地具有冲动、易变之类的情绪化特征。
一个不慎,合法的集会活动便会演变成暴乱。
行政大楼里,一名戴着金丝眼镜,看似儒雅随和的中年男人站在窗边,他望着下面广场的景象,有些担忧。
他感觉这就像是一个火药桶,但凡沾点火星子,就会剧烈爆炸。
今天是新诞节,城会直属武装部队有一大半都在休假,至于死斗校区的外勤部,更是连人都不容易找到。
光靠片区治安署那些治安人员,倘若发生动乱,还真不敢保证将乱子压下去。
中年男人转身按下办公桌上的通话按钮。
“帮我接避难所城区管理委员会,询问一下此次抗议集会是否可以提前中止。”
等待了片刻,他又一次按下通话按钮。
“让城直武那边确认一下休假人员名单,尽量召回休假人员,以防出现居民暴乱事件。”
事实证明,中年男人的担忧并不为过。
见到人群迟迟没有被彻底点燃,混在其中的可以社骨干们当即开始挑动矛盾,主动挤到外围,高声喝骂去推搡着治安署的人员。
那些治安署的治安人员自然不可能一声不吭地硬抗下来,手上不自觉地加大了力度,连带着影响了其他的抗议民众。
人群的情绪,肉眼可见的暴躁起来,有些人直接将治安人员当做执政群体,宣泄着自己的不满。
其中还有可以社的骨干们刻意挑拨,这种局面就是可以社想要看到的。
外围的推挤和口头辱骂愈发激烈。
当火气达到顶点的时候,有治安署的治安人员骇然地看到,人群中有人掏出了一柄自制的短管霰弹枪。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用探究这掏枪的人是可以社骨干,还是普通民众中的点子王。
总之在对方扣动扳机,枪管喷出火舌的那一刻,就只剩下暴乱的规模大小这一个问题了。
巨大的枪声响起,不少人下意识地蹲下身子。
短暂的沉寂过后,在血的刺激下,人群开始胡乱冲撞起来,各种噪音混杂在一起,甚嚣尘上。
治安署的人员,相较于抗议集会的人群,在数量上毫无疑问有着极其悬殊的差距。
而且一开始也没想到需要镇压暴乱,根本没带多少防暴盾之类的装备。
人群如同呼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