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走国外路线,就跟你们学校的师哥一样,对了,王晓帅那部《十七岁的单车》拿奖了!”
“结果已经出了吗?”
最近几天,沈良忙得昏天暗地,压根没空关注外界的消息。
“出了。”
程好指了一下书房:“网上已经有新闻了,新琅网报道,他拿了评审团大奖,跟去年的《我的父亲母亲》一样。”
“那他完了。”
“呃?”程好不解道:“拿奖是好事啊,怎么就完了。”
沈良嗦完最后一口面,拍了拍肚子。
“还是你下的面好吃,完了是因为他这片子没送审就去参展。”
“那也不至于完了吧?”
程好道:“评审团大奖是柏林仅次于金熊的大奖,很有分量啊,而且这部电影在校内展映的时候,我们都看了,没什么敏感的地方。”
“换做其他时间可能没事。”
沈良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道:“现在是申奥关键期,像这种展示城乡二元割裂,城市化阵痛的片子,不拿奖还好,拿了奖,关注度高,反而是坏事。”
“我来吧。”
程好从沈良手上拿过碗筷:“那照你这么说,你的那部长片,不是铁定不能公映了?”
“大概率吧。”
沈良计划中的第一部长片就是为了冲奖。
文艺片,公不公映,影响没那么大。
而且,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赚钱逻辑也不一样,相比于投资规模更大的商业片,文艺片挣钱的关键在于电影节奖金,以及国内外版权发行。
贾科长就是其中的典型。
dv拍摄,投资二三十万的《小武》,只靠卖版权就卖了好几百万。
投资几百万的《三峡好人》,依靠金狮奖的光环,海外发行收入几千万。
就这收入比,吊打国内同期发行的大部分商业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