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因为让卫东算掉了一个他完全忽视掉的因素。
农民进城。
之前那么多人疯抢进卫生巾厂打工的机会,倒不完全是要赚多少钱。
而是把这看成了唯一成为城里人的渠道。
在还没有搞城镇化改造的1984年,苦了多少年的农民,尤其是接受过教育,又按捺不住到城里来开过眼的农村子弟。
城乡差别极大。
疯了一样的争抢这个买房机会!
让卫东自己断了手拿到编制,呆在保安间里,恰好没咋体会这个农转非过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结果。
如果说以前还要纠结是不是能拿到城里的户口。
现在已经上了几个月的班,这些农村来的打工人都无比清楚,那个户口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以前束缚农民进城,主要就是粮油关系,没有户口就无法吃公粮,没有粮票,在城里就没有生存空间。
偏偏就是卫生巾厂的食堂只要持有员工证卡就能吃饭,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再说外面的自由市场现在也能买到米粮,真要自己做饭也没问题。
关键就是得有个在城里落脚的家。
昨晚让卫东给伍曦提了句,三班倒的卫生巾厂日产可以达到四十万包。
随之而来就是大约有三千多农村员工挤在厂里宿舍。
好多宿舍都是十多二十人挤在一起。
其他两千来人才是城里员工可以回家住宿。
所以这个地方有迫切的巨大住房需求。
好些勤劳的员工能上三五百月薪,幸运的双职工已经每个月可以拿到七八百甚至更多。
这钱拿来买房简直天造地设!
没有房难道在宿舍里面干那事儿吗,都急死了!
就等于让卫东实际上把在江州买房给职工的事儿,完美复刻到了商州。
还暗戳戳的挪前一步,预售。
四十八套?四百八十套都不够!
而且因为布告最先就贴在自由市场和卫生巾厂门口,得到消息的职工二话不说冲到开发公司、工业园区报名排队,着急的直接带上两千元交钱,不收不走!
丁海峰后来不得不把老婆叫过来当财务,现场轻而易举的就收了四十八户。
其他人还是不愿离开,求着各位同志报名收费。
其实相处几个月,都知道这个办公室不强硬,只要守规矩就挺好说话。
秉承服务态度,做的事也是让大家过得都更好。
之前厂里招工就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