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忠义绶带”,家族优先举孝廉。
捐十万钱:刻名碑基,赐“义士”匾额,地方官需礼遇其族。”
“乃至,允许捐资三百万钱以上的家族推举一人入尚书台“观政”,虽无实权但可参与朝议,满足世家政治诉求。”
“每月依据新捐款额调整碑位:捐资下滑者降级,新增者以朱砂勾名,刺激世家持续攀比。”
“如此,通过太学生传抄扩散至各州郡,形成“不捐即不忠”的风潮!”
“大汉世家极重门第声誉(如琅琊颜氏以忠义传家),此策本质是将“暗贿”转为“明捐”,更符合士人心理,也可通过分级表彰分化世家,避免豪族联合抵制,可以让张让赵忠宦官、光禄勋代表外戚,以及大儒监督宦官,形成一种监察制衡,让世家豪族再没有理由拒绝。”
“有李氏前珠在前,若四世三公之袁氏、杨氏不居碑前,恐天下疑其忠节,那些以忠义闻名世家豪族,不捐,不足以令天下人信服!”
“如此,有名之威胁,又有利益引诱,还有各方势力监督监察完善制衡,相信应该能够助光禄勋为陛下筹集一支军队所需,当可以此进为大将军!”
大厅内,李智把心中闪现出的灵光,乃至大汉时期都没有的操作与概念向何进一一叙述,最终形成了一套形成“捐资-换权-保名”的循环,既解刘宏燃眉之急,又为外戚何进掌兵铺路,乃至为李家涨望,一石三鸟的谋划。
不错,这一套下来,对李家还是有非常大的益处。
为何?
因为,李氏捐献一亿钱,无疑高居榜首,因为李氏捐献这并不是单纯买官的钱。
李氏实打实的捐献为朝廷打造军队的钱财。
而其他世家,自是不可能费一亿钱单纯去捐献。
但若是买官,那就不算作捐献了范畴了。
因此,李氏毫无疑问会高居榜首,这件事闹的越大,对于李氏就越有好处。
大厅内,何进听着李智详细的“忠国碑”计划,整个人呆愣当场,震惊、又惊又喜的看着李智。
若是李智这套规划能够实施,那么,他何进都不得不为了何家的名声多捐钱。
“李智,汝之才智,可比汉初张良、陈平啊,妙啊,如此的话,定可以快速筹措钱粮,陛下也定然大喜,好,好啊!”
大厅内,何进反应过来后,大为惊疑与振奋,来回渡步深感此事的玄妙,转过头对李智止不住的夸赞。
愈加有书生气的李智,闻言,对何进笑道:
“大将军错了,此策乃大将军所出,智不过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