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持呢?
这般不要脸的奉承蒋庆之,你就不怕被南方士大夫们非议,乃至于排挤?
张泉目光转动,看到蒋庆之微微颔首,显然对林志安的态度很是赞许。
而林志安眼中隐隐有喜色……张泉一怔,旋即想到了蒋庆之在松江府放的话。
——一查到底,除恶务尽!
随着这句话,松江府宛若地龙翻身。
整个南方的关系网千丝万缕,松江府和南京这边关系紧密,此次蒋庆之掀起大案,按照张泉的分析,这是在顺藤摸瓜,顺着松江府把整个南方压制住。
而南京是核心。
南京必然会迎来一次清洗。
在此之前,蒋庆之会不动声色,乃至于虚与委蛇。
可越是这样,随后而来的打击力度就会越大,弄不好今日高官得做,明日就成了阶下囚。
这年头大伙儿谁干净?
谁的屁股都不干净。
要想自救,唯有低头。
在蒋庆之对南京下毒手之前低头,从京师各方面反馈的消息来看,只要你服软,且没有大的恶迹,蒋某人便会放你一马。
弄不好还会成为自己人,从此成为蒋系人马,走上人生巅峰……
林志安便是如此想的。
而且抢占了先机。
昨日大伙儿聚拢议事时,这厮还在发牢骚,说蒋庆之在松江府下手太狠,让南京这边难做。
不过一日功夫,这厮就换了个嘴脸。
什么牢骚?
那是麻痹我等的手段,目的是想占先机!
卧槽尼玛林志安,咱们走着瞧!
张泉万般念头在脑海中瞬息而过,笑道:“长威伯此举高瞻远瞩,本官以为,打造海船乃是当下第一要务。其中最要紧的是工匠。本官正好得知那些工匠的来历。”
几个尚书之间的眉眼官司蒋庆之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就如同耍猴。
见张泉姿态放低,蒋庆之鼓励的颔首。
张泉心中一振,“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时,朝中从浙江、福建、苏松、江西等地征召了数百户工匠在龙江打造大船。宣德年后,下西洋之事渐渐式微,刚开始那些工匠还能靠着维护宝船为生。后来彻底废止了下西洋,南京这边便安排那些工匠去水师……”
张泉叹道,“可禁海令之下,水师也渐渐无所用处。于是那些工匠便散了。不过毕竟是匠户,晚些本官便去寻访一番,找到那些工匠的后人……”
大明的户籍制度很死板,军户,匠户……一人为匠户,儿孙都是匠人。比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