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开海,你便在琢磨如何攻伐,庆之,放一放,你需要放一放,把这一切搁下,出去走走,去散散心。”
蒋庆之一怔,“倒是不必。”
“去走一走。”唐顺之坚持自己的看法,“当初我在家时也曾困惑于一些问题,想来想去想不通,后来便出去四处走走,到处游历。不去想那些问题……可走一走的,答案却自己冒了出来。”
“无心生大用。”
“正是!”
唐顺之含笑看着他。
什么叫做知己?
三观趋同,你说半句话,我就知晓后续的意思。
而且,这个意思和我所想的差不多。
志同道合,这才叫做知己。
“也好。”蒋庆之起身,“对了,马上年底了,要不你先搬过来?”
“不了。”唐顺之摇头,“我不喜约束。”
“伯府来去自由。”蒋庆之目光热切,希望这位大才和知己能留在新安巷。
“我知,不过,我更喜欢道观那等地方。”
唐顺之笑着说。
“信道?”
“不,是喜欢那等味儿。”
“类似于青灯古佛,远离凡俗嘈杂。”
“整日在红尘中打滚,得有个地方洗涤一番心尘。”
唐顺之就是个闲云野鹤,蒋庆之觉得谁也留不住他。
历史上唐顺之出山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倭寇。
倭寇!
蒋庆之想到了那位使者。
“使者叫做三条,随行数十人,这一路来的颇快。”张居正打探到了消息。
唐顺之回道观了,晚些再过来。
蒋庆之在书房里看着地图,抬头问:“他们急匆匆的赶路,用了什么借口?”
“说在倭国便听闻大明京师繁华,迫不及待想见识一番。”
“那么,叔大你怎么看?”蒋庆之低头继续看地图。
仿佛是漫不经心的问题,但张居正却很认真的想了想,“作为使者,不可能这般轻浮。且使团浮海而来,看着颇为疲惫。这般急匆匆赶路……不合常理。我以为,是有急事。”
“继续!”蒋庆之的手指头顺着大明东南沿海,一路滑向东边。
那一溜小岛啊!
后世蒋庆之看过多次的小岛,彼时他还是个热血青年,恨不能一巴掌把那地儿拍平了。
“伯爷说倭国此刻混乱不堪,藩镇之间攻伐不断,类同于大秦一统之前的中原……”
“嗯!战国。”
“倭皇成了大将军的傀儡,而那位所谓的大将军足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