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个子他们的话有头无尾,还交杂着许多影响判断的私人怨气,但楚淮青还是艰难地捕捉到了许多正确信息。
如盛乾朝廷对突厥的态度一样,突厥也因对盛乾的态度而分为两大派系,老可汗和先帝在这方面有着共同的默契,对方强大己方虚弱的时候放下身段尽力讨好,对方虚弱己方强大的时候如疯狗一般穷追猛打,然而因为受限于自身条件不足,两人一直没能真正消灭对方,也就不能真正称为站在了哪一派,所以至今也没能分出个输赢的两派仍旧保留着吵来吵去就是做不了决定的优良传统,一切还得看上位者的眼色行事。
如今摆在面前的是一个相当寻常且合理的问题。
老可汗是中立派,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世子是主和派,受大部分臣下支持的小儿子是主战派,因为长子承位制,老可汗要将可汗之位传给世子,小儿子不甘心,毒死了老可汗,带领一干衷心耿耿的下属发动政变,世子察觉端倪,急急忙忙赶回去跟小儿子打了个热火朝天,最后双方耗了个两败俱伤,又遇上了要命的天灾,族人剧减,又有回纥等部族的虎视眈眈,只能暂时休战。
虽然小儿子愿居位下,但实质上没少给新可汗下绊子,新可汗对他无可奈何,又有着多方顾忌,最终选择了隐忍。
为什么小儿子毒死了老可汗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因为没人知道老可汗真正的死因,包括登位在任的新可汗。
老可汗在出事前就显露了衰态,即便走得‘恰到好处’,刚好是世子领公主去盛乾和亲的时候,也没人对此多有怀疑,更何况小儿子早已买通了老可汗的御前药医,十分谨慎地使用着慢.性.毒.药,等到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才决定下最后一副猛剂,整个计划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是世子居然能侥幸躲过那场人为的危机,并在老可汗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赶回来。
当年在皇家猎场发生的猛兽暴动案曾轰动一时,任谁提起都会感叹可达的好运,大皇子的不幸,因为同是被猛兽包围,可达只受了一点轻伤,大皇子却是阴差阳错废了双腿,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大抵也不会有人能够看出,这幸与不幸,都是由那年仅十九岁的长安第一纨绔一手造成。
在被流放的这四年里,楚淮青一直留意着突厥的动向,无论是阿史那可达的登基还是阿史那吉不安分的小举动,都会通过暗线,第一时间传到楚淮青的耳里,但近两年来为了对付提前‘出山’的襄阳王,楚淮青便将突厥的事姑且放置在了一边,大致了解到他们窝里斗得厉害,谁也不让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