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把雪也吃下去,康华的啤酒产销量将达到1800万吨。
相比之下,目前全国啤酒产销量才2518万吨。
吞并雪,康华啤酒就是毫无疑问的啤酒霸主。
但论产销量,能够超过康华的也就百威英博、南非米勒、嘉士伯和喜力四家。
可惜虽然康华啤酒在努力丰富自己的中高端产品线,但一时半会之间成效有限,就算加上雪啤酒,一年的营收也不到300亿华夏币。
还不到喜力和嘉士伯的零头,就更别说跟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这两家全球啤酒巨头相比了。
“吞并了雪,国内啤酒市场,康华就算是走到头了。”徐良道。
乔玉会明白他的意思。
并购了雪后,康华基本不会再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扩张产能。
公司的注意力将从纯粹的并购扩张,转移到以品牌培育为主的营销上来,完善中高档产品线,提升公司的营收。
现在不管是康华也好,雪也罢,80%以上的产品都是利润微薄的低端啤酒。
雪比康华更夸张,百分之百的低端啤酒。
在业界,雪被讥讽为‘工业啤酒’。
这也是它销售收入高达六七十亿华夏币,但净利润却连2亿都不到的原因。
两人没说怡宝矿泉,2006年的怡宝虽然是粤省销售占比第一的纯净水公司,但放到全国市场只算是二线品牌。
乐百氏、娃哈哈、农夫山泉和康华旗下的‘天山冰泉’才是真正的巨头。
不过乐百氏管理层内乱,经营每况愈下。
营收和净利润都渐渐落到了四巨头末尾。
可口可乐旗下的‘冰露’纯净水虎视眈眈,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
“今年这波扩张结束后,未来两年内康华不要做大规模并购了,好好整合,培育品牌,开发细分市场,夯实基础。”徐良道。
“确实该好好整合一下,光明乳业、冠生园、雪啤酒、怡宝水,一百多亿的资产,两百多亿华夏币的营收。
成功消化后,康华的市值即便到不了4000亿港币,也不会差太多了。”
同行业并购,除了营收增长,最重要的是能降低行政支出,以前两家都需要100人才能完成公司运转。
现在合并了,同样的事情不需要两个人来干。
所以压缩岗位,裁撤人员。
行政支出降低了。
同行业并购还能压缩采购成本,采购量大,当然可以压价。
同样出货量高,也可以要求渠道商压缩回款周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