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的这句话虽然没点明这个“他任”到底是什么任,但在场之人都不是傻子。
所有人都清楚高拱不管去不去南京,他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都不会太久,这个时候李春芳推了赵贞吉一把,无疑就是为了加速朱载坖或嘉靖皇帝的决策。
让他们尽快决定高拱的去留,同时他也能获得赵贞吉的友谊。
毕竟追忆起往昔,两人可是一同到了裕王府,这样的缘分和情谊,在加上现在李春芳临门一脚的鼎力相助。
将来的赵贞吉若也从礼部尚书的任上扶摇直上到了内阁,他岂能不会与李春芳站在一个立场,成为李春芳在内阁之中的臂助?
所以,李春芳的这个提议,简直就是一个无比高明的阳谋。
不仅让徐阶等人挑不出错来,就连坐在上面的朱载坖也忍不住暗自赞叹。
果然在原来历史时刻之中能做首辅的人,在这个历史已经发生变动的时空里,照样也没有失去半分的政治水准!
而且朱载坖也一直担心李春芳和高拱在将来的政治格局之中发生激烈冲突。
如果真的能让李春芳作为一个稳定且富有手段的内阁首辅,帮朱载坖解决一些前期的执政问题,那么这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可若是让他和高拱发生了宿命般的碰撞,导致朝野内外纷争不断,内斗不止,这无论是对朱载坖而言,还是对大明而言,都不能算是好事。
因为后面的大臣可都是会学习前辈的。
所以严格的论起来,大明朝的党争,其实就是源于嘉靖朝的严党与清流之间的斗争。
他们以为自己斗倒对方之后,大明就可以按照他们各自理想的形态发展出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大好未来。
可是他们忘了在严党倒下的那一刻,他们的内部就开始发生分裂和抗衡了。
徐阶成为了李春芳,高拱要搬开的政治对手。
徐阶之后,李春芳又成了高拱和张居正要搬开的政治对手。
李春芳之后,高拱又成了张居正要搬开的政治对手。
如此往复下去,大明最后陷入到无休无止的利益党争之中,也是一种政治必然。
所以为了不让未来的大明陷入到这种后浪要拍死前浪的政治恶斗,朱载坖必须得有作为。
不能让这种趋势成为未来。
否则后患无穷!
朱载坖看着李春芳,他点点头道:“李先生的这个提议不错,孤会请示陛下圣裁,给赵贞吉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今天的事情就先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忙吧。”
聊完了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