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持满道:“你马上要离开长安了吧?”
姜恪道:“是的,明日就走。”
赵持满站起身,长身一躬,道:“赵某想请姜兄帮一个忙。”
姜恪一脸诧异的望着他。
两人皆出身天水,齐名于世。
因此,赵持满一直对他有竞争意识,两人以前见面时,赵持满基本上都没什么好话。
却不想,他今日竟会主动服软。
姜恪一向对他颇为佩服,过去扶起他,道:“赵兄有什么要求,尽管直言便是。”
赵持满道:“我想请教姜兄一件事。”
日升日落,姜府的书房竟然亮了一夜,次日清早,赵持满才告辞离开。
到了第三日,申时,申请出使倭国的十几名官员,都被带到了神龙殿。
殿内已经按照他们的人数,摆好了十几张桌案,仿佛科举一般。
众人落座之后,还真有内侍下发了试卷,让他们答题。
赵持满在卷案上一扫,嘴角微微上扬,正如他猜测,卷案上全都是关于倭国的情况。
他前天夜里,向姜恪请教了一晚上,问的正是倭国的情况,当即运笔如飞,很快将考卷写完。
一轮筛选下来,只留下三个人。
赵持满、李峤和骆宾王。
至于韦待价等人,因为对倭国了解不足,被淘汰出局。
三人在殿内等候,过了没多久,便听脚步声响,皇帝李治在内侍簇拥下,迈着大步而来。
三人拱手见礼。
李治走到龙椅上坐下,目光在他们身上扫了一圈,抬手道:“都不必多礼,你们刚才的答卷朕都看过了,以李峤答的最好。”
赵持满闻言,心中一惊。
他彻夜不眠,向姜恪讨教,竟然依然输给了李峤,由此可见,对方比他准备得更为充足。
李治接着道:“现在朕给你们一人一份空白契约,你们可以在上面写下我大唐向倭国提出的条件,谁写的最合朕心思,就由谁出使。”
王伏胜很快递给他们三份契约卷轴,三人各坐一案,研磨之后,却都没有动笔。
三人谁也没想到,皇帝竟会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故而一时间,都需要时间斟酌。
思索良久后,赵持满最先动笔,不一会,骆宾王和李峤也先后开始书写条约。
一刻钟后,三人都写好了条约,呈到了李治手中。
李治看完之后,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原来三人提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称得上狮子大开口。
然而这正合他的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