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个什么?”
郑仁泰叹了口气,道:“因玄楷的案子,贵妃颇为恼我,南祖房也闹着跟我们分宗,这皇亲国戚的身份,只怕起不到作用了。”
萧嗣业顿时明白了。
没有郑贵妃在宫中支持,郑仁泰以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低,等尉迟恭死了,也轮不到他上位。
眼下凭高句丽之事,他只要全力支持皇帝,与尉迟恭针锋相对。
那么尉迟恭下去了,他最有可能接替。
萧嗣业提醒道:“郑将军,你可想好了,若是扳不倒尉迟恭,你可就得罪死他了。”
郑仁泰道:“本人已做好心理准备,若不能更进一步,那就退下来,专心培养下一代。”
萧嗣业见他神情,心知再劝也无用,缓缓道:“既如此,在下也不多劝了,我会尽量协助你。”
周道务忙道:“我也一样。”
郑仁泰朝二人拱手道:“多谢了。”
三日之后,高侃和刘仁愿带着契丹首领阿卜固、四姓叛唐的契丹酋长以及一众俘虏,来长安献降。
随行的还有投降大唐的契丹三姓部落,其中有一姓叫耶律,原本是遥辇部的一个小部落。
遥辇突便是耶律部活捉,送到了营州。
李治下旨,在长安东门—春明门举行献降仪式,百姓都可前去围观。
李治并未亲自主持献降仪式,而是让太子李弘代他主持。
李弘年纪虽小,但仪式并不需要他做什么,他只需要站在城墙上,让长安百姓们看到他就行了。
献降仪式一切顺利,下午申时左右结束,李治下旨,赦免了阿卜固,让他也住进了胡王府。
到了第四日,又是五日一次的常朝。
一大清早,有资格朝参的官员们,便穿过甘露门,来到甘露外殿上朝。
群臣在殿内各自站定,相互间低声议论着今日要上奏的事。
郑仁泰这几日一直在思忖今日之事,思来想去,觉得在皇帝面前,尉迟恭动手的可能性不大。
最好是在皇帝来之前,诱他发作。
他若不发作,不是在皇帝面前,也不算太得罪他,留个缓和余地。
故而,他故意抬高音量,和萧嗣业商议起河北民生之事,又提到眼下河北百姓正在恢复民生,不宜在辽东开战。
果不其然,话题一聊开,那些主战派的官员便过来插嘴,争论起此事。
许敬宗见皇帝还没来,就已经开战了,赶忙加入战局,言辞锋锐,一口气驳回了三人。
他的加入,立刻引起于志宁的加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