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收了一些大豆,百姓自己会磨豆腐来卖,出豆腐率低,一斤豆子出二斤二两豆腐。
有人买豆腐的时候,还要多搭一点,一般是用秤来称,人家买一斤,切的时候正好一斤,等拿回家,再一称,保证掉分量,有水掉了,故此多给点,回家一称,正好。
下丘村有设备来磨大豆,磨得细细的,豆腐的蛋白能够更多地溶进水里,剩下豆渣。做好了一斤能出二斤半豆腐,换一种技术出四斤,那个豆腐含水多,嫩。
现在出二斤半够用,剩的豆渣还能吃,混合上其他东西炸素丸子。
主要是大家想吃干豆腐和豆腐干、腐竹、豆皮了,直接做的话,要搭钱,跟百姓合作,百姓没吃亏,自己当卖豆腐了,赚的就是能吃的东西。
于是孩子们又有了新的事情,磨完面带回家,找出来装大豆的口袋,把豆子倒进盆,旁边放个器皿,开始挑豆子。
有那个被虫子咬的,叫兔嘴,挑出来,还有成瓣的,也挑出来,这样的豆子不能发芽了,正好拿来换豆腐,还能换干豆腐,想换什么换什么,按照不同的比例。
“不是说休息嘛!为什么咱得练字?”
别人干活,亲王们坐在阴凉的地方练字,字必须要练,好给他们的爹一个交代。
老五朱橚想休息,或者去看卤东西、做豆腐,哪怕此刻正在泡豆子,他也想观摩一番,只要不练字就好。
“殿下若是不想练字,可以拿起刻刀……”
旁边的府官倒是好说话,换一种事情做。
“用刻刀刻字是吧?有什么区别?你这字练了多长时间?怪好看的呢!”
朱橚更不愿意刻字,刻字刻错了需要慢慢改,改不了就继续往下刻,总出错。
看着他们练字的不是里长,里长的字不是太好,他以前没有好的字帖练,更找不到名师教。
后来憨憨到了,教他一下,他年岁大了,又少了专门练字的时间,根本无法教导亲王们。
朱闻天的水平可以教,却无法教,好在王府里有专门的官员,他们的字好。
百姓们开始送豆子过来,需要泡很长时间才能磨,天热的时候泡八个小时左右,正常泡十二个小时,看具体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