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标记,留下种子再种,看看能不能培育出早熟品种。
早熟的未必最好,晚熟的也要,需求不同,早熟的黄瓜还没等到时候就罢园了,晚熟的结的黄瓜多,罢园晚,正好再种其他的。
涿州的官员看到了一族葫芦的照片,分大小。
大葫芦放在地上,到人的腰位置,旁边立个尺子,让人知道多高。
这等规整的大葫芦最适合背着外出,煮一下,把衣服和要用的东西装进去,遇到河流的时候,把身上穿的衣服、鞋子也装进去,抱着游过河,再穿上。
小葫芦长得精致,一个个瞧差不多的样子,文人墨客有的喜欢这样的,在上面写字、雕刻、绘画。
要么就当成视频,挂门上,给孩子戴上。
“憨憨哥,帮我热一下鸡头,多喷醋。”
朱棣一个生烤鸡头吃半个,本来就是切开的穿一串儿,凉了,叫宫女给憨憨送去。
转过头他对官员们说:“知道何为规模化了吧?父皇给了下丘村几十万亩的地。
黄池河那里一部分,石臼湖那里一部分,应天府两部分。
下丘村从地上没赚钱,一直属于维持收支平衡,大量的种子提供给朝廷,又分发各地。
下丘村让你种什么你便种什么,种错了,下丘村给兜底儿。并非卖不出去的兜底,乃试过了土壤没问题,气候也不应该有问题,偏偏产量低,下丘村补上少的钱。
再派人来专门研究为什么产量低,如何调整,要不换其他的作物种。”
朱棣针对同知关崇说的,你怀疑个甚啊?看到没?下丘村种的葫芦好!在这里种差了赔给百姓钱。
“殿下之言,令臣茅塞顿开。葫芦种得真好!比臣妾室家种得好!”
关同知明白,放下心,下丘村怎么种的那么大的葫芦?长得还规整,一个个的像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胡里长用手在照片上面虚摸着,连塑料都不敢碰:“这葫芦旋葫芦条可惜喽!”
“就旋一部分吃,不吃怎么知道好不好?其他的等成熟了取种子。
既然咱们两个村子种葫芦,等留种子的出种子,送到南京一些,再从那边拿下丘村的种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