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上下游抢水就是因为上面的地垄长,水一边顺是垄沟走一边往下渗。
上游的村子非要等所有的地全灌完才会封住口,下游的村子等上游封完,自己的全旱死了。
村子的抢水打死人就这个目的,否则上游不会主动给下游水的。
“这么些个竹子,做起来不轻松吧?百姓去哪买的?”
朱棡看着有百姓开始封口,不要了,地里够用,能坚持两天,然后再开,现在得给下游水。
之所以快速封口,是百姓用剖开的竹子放在地里,水顺着竹子流,竹子上面打孔,渗透。这样浇灌一次几乎前后都差不多的时间,水不会先前面渗透够了再往后渗透。
上下游的种地的人不械斗,大家商量着分配,一起度过难关。
关键是竹子的费用高,又没有塑料布,否则铺塑料布更好。
“殿下,是臣找的人,专门做,不属于百姓的,等用完了还得收拢起来。
之后放到有需要的地方,无法再用来做别的,除非烧火。
竹子上打了孔,做笼子的话,孔的位置必须避开,它不结实了。”
房大山又回答,脸上带着笑容,等着被表扬。
“不错,房知县果然为民着想。”
朱棣颔首,官员有担当,自己省心,虽说自己不管官员行政。
“截来军士们教得好,他们说什么,臣就听什么。”
房知县高兴的时候不忘了带上军士,有好事儿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才能一同面对。
“其他的地方呢?”朱棣眼睛看着封好口的百姓站在那擦汗,问。
知府知道是问自己:“北平府所有的县俱这般,军士更像军师,能想到一起去。”
老五朱橚插一句:“那是因为一起教的,下丘村派的人手负责。
下丘村喜欢灵动的人才,不过在大范围处理问题是,守住规矩的更好。
都是一个模式,先把当地情况稳住,之后再发挥各自的才能。”
“乃陛下恩泽。”里长同样虚伪,不,是明事理。
好在没有官员突然朝着南边跪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